——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有媒体痛批一群在社交媒体上用精致的病床照,虚假患病经历来推销去疤痕等产品的“病媛”。9月29日,被媒体使用照片的当事人在微博澄清,称自己的确是动了手术住院,但从未直播带货,分享只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生病治疗的过程。目前,当事人已经联系律师进行维权。
“病媛”指一群借生病之名,行引流带货之实,“无病装病,以病卖病”的人。她们“敏锐”看到了流量时代的商机,“包装”出生病住院的经历,把这种经历当做吸引流量,炒作走红,卖货赚钱的“吸金石”。无论是“拼团名媛”“佛媛”还是“病媛”,本质上批判的是同一群人,即不择手段精致包装自己的“病态网红”。
但是,网络上的确存在着另一群人,他们身患疾病,却依旧会精心打扮,乐观生活,并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经历。谁说面对疾病就只能没精打采、面黄肌瘦、唉声叹气呢?这种相同经历的分享,会促进在病友间形成情感的共振和价值的认同,特别是在一些恶性疾病患者之中,这种合力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生活下去的希望。
当媒体将对“病媛”的抨击夸大化时,也极易出现许多误伤现象。片面地因为女孩年轻漂亮就认定为“病媛”,不加求证地将真诚的分享断言为牟利的利器,是对这些热爱生活的女孩们的伤害。美貌不是原罪,分享好用物也不是被抨击的靶子,乐观面对疾病的态度更不应被“莫须有”的罪名消解。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确存在着打着疾病的幌子来追逐流量的无底线行为。9月29日,知乎已封禁2个相关账号,快手也打击了有关“病媛”的相关视频117个。在被点燃的舆论、接连抨击的媒体、雷厉风行的平台背后,我们能看到大众对于无下限炒作的“零容忍”态度。
但是,在对“病媛”相关账号降温整治的同时,也请对认真生活的患者的温暖调高一档。希望我们在贴上“病媛”这个标签时谨慎再谨慎,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一刀切”的质疑,而是对每一位认真生活的女孩子多一些包容,少一点恶意。
文/刘一姗(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姗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