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之星·视评 | 求求,请别再“偷看”我了!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奕瑾等 编辑:刘昱 2021-11-09 21:57:3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视频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你今天是否又刷了N多视频,并随手关注了一些人;你是否又接到了陌生人的电话,叫得出你的名字,住址,针对你的日常消费推销各种产品。我的隐私怎么就被泄露了?

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卧底快递站,拍摄快递面单并批量出售,面单内容包括了收件人地址、电话、购买物品等,一天能获利三、四百元。而这些个人信息将直接成为电信诈骗的筹码。

昨日大家还在轻松地调侃:你付尾款了吗?今日,面临这样细思极恐的案件,无论是哪种“尾款人”,其实也都逃不脱隐私被“偷看”的命运。在算法、大数据时代这种偷窥,貌似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有不少朋友跟我分享过这样的经历,她前一秒正在被朋友安利某样商品,打开手机,转眼就看到商品赫然显示在搜索框。更有甚者,作为求职类APP的大牛,曾在3·15晚会上被曝出,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便可以不受限制地下载求职者的完整简历,而求职者却不自知。

而在掌握了信息的人眼中,软件使用者、快递收件人……诸如这些,无异于“裸奔”,丝毫无隐私可言。这合理吗?(这不合理)

在自然界,隐形几乎和生命是同义词,无论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都利用保护色来隐藏自己,赢得生存竞争的赢面。人类是所有现存物种中,皮肤裸露度最高的,不过人类利用服装、地形和智慧,也能够创造出很多隐形的经典案例,可见隐形几乎是一种本能的需要。

可是在当代的高技术条件下,“隐形”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对于大数据实时监控下的生活,每天在社交媒体上的那些更新,人类逐渐没有了隐私。数百万年来,人类的隐形心理需要第一次完完全全受到了挑战。在我们目所不及之处,时刻都有成千上万双眼睛窥探着我们生活的一举一动。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大数据操纵,人们却也逐渐忘记,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其实,根据用户的购买行为画像,再进行产品的精准推荐,本是一种提高效率,抓住眼球的方式。但是,如若对用户的信息肆意贩卖、未经许可分析,最终可能会走向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对于人类自身来说,如果长期身处毫无隐私的环境,而不加反抗。人类可能会变得没有自我,人作为群体和作为个体都不再有任何意义,最终会变成一个个存在于网络空间的数字符号。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绝不该是无知的恐惧,而应该是更有判断力的选择。作为用户的我们应该更加谨慎的对待每一次“被看见”的可能性,比如在使用APP时,尽量取消授权和使用位置功能;在APP上分享照片时,选择性地删除照片拍摄地点、时间、设备等信息,分享精彩,但不分享隐私 。

对于拥有众多个人信息的互联网平台来说,不妨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体系,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

求求!别再偷看我了。是我们的调侃,也是出于无奈的呐喊。

出镜:陈奕瑾

文案:陈奕瑾/张怡笑

拍摄:张怡笑

剪辑:柯子仪/汪旭旭

学校:长安大学

指导老师:苏蕾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奕瑾等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1/09/103815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