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羊肉汤里掺罂粟,用此“味道密码”损人不利己

来源:红网 作者:成燕珠 编辑:刘昱 2021-11-14 17:27:1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媒体报道,四川省攀枝花市民警办理一起治安案件时,三名嫌疑人尿检呈阳性疑似吸毒,经核实三人曾相约羊肉店吃米线。根据嫌疑人提供的线索民警对羊肉店进行突击检查,查获罂粟果若干以及汤料检测为阳性。(11月13日 红星新闻)

事件一经报道便冲上了热搜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和谴责。有些网友更是不禁怀疑自己在外吃过后没过几天便又想吃的类似“上瘾”的感觉是否也是“掺了料”?事实上,这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19年4月的“青岛一饭店掺罂粟壳熬羊肉底汤”事件,2020年“麻辣烫里掺罂粟 ”事件等,都反映了部分黑心饭店老板唯利是图,脚踩“高压线”的行为,同时也体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仍然存在一定漏洞。

众所周知,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罂粟碱、吗啡、可待因等提取物均具有一定毒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章第六条“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涉事餐厅的行为实属违法行为。依法严惩涉事经营者,清除餐饮行业毒瘤是必要,但“防患于未然”才是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的关键。有关食品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如不定期突击检查,对违法的经营者依法处置,对违规的经营者则停业整顿。罂粟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其提取物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根据《麻醉药品管理办法》除医疗、教学、科研之外私自种植、生产、售卖罂粟都是违法的,应追查购入罂粟的货源从源头上遏制犯罪。

人性本贪,商家也应反思这种明知故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罂粟果是制毒原料不是调味料,并不能“增香提鲜”。单纯从生物的角度,微量的罂粟成分经过汤料的稀释,被人体吸收后的影响有限,更不用说能“上瘾”。但是罂粟壳成分无关用量一旦被人体吸收了就是对身体有害的,商家不应把顾客食用后的快感“合理化”而加以利用来谋取利益。罂粟果壳不是“味道密码”,只是无良商家图个心里安慰的“定心剂”罢了,劝这些商家脚踏实地做餐饮。罂粟不会“增香成瘾”但对人体的危害是一定的,能让“越线”的商家“吃牢饭”也是一定的。

这是只有餐饮消费者“受伤”的事件,是真正的“人财两空”。商家有意隐瞒,熬制汤底时加罂粟壳或是干脆磨成粉加入汤,消费者肉眼是很难发现的。根据用量和个人差异,在食用后如有心跳加快、脸微红等轻微快感,刚吃却还想吃,不吃甚至出现发冷、乏力的症状时,就要怀疑自己吃了含有罂粟成分的食物进而举报、维权。

做餐饮行业好看的、好玩的、有营养的,无论是哪一方面突出都能吸引到顾客,但鲜美的味道和食品安全是商家长久发展的根本。投机取巧的来得快去得也快,味道好又安全健康才是吸引回头客的“流量密码”。

文/成燕珠 (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成燕珠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1/14/103956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