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决“熊孩子”问题,先从“熊家长”入手

来源:红网 作者:马群 编辑:刘昱 2021-11-30 17:45:30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26日,湖北襄阳,某医院疫苗接种留观区,几个小孩在座椅上蹦蹦跳跳。单先生见状觉得不雅观,制止孩子,称“都给我坐下,这是公共场合”。单先生觉得公共场合当父母的应该要管一下。(11月28日 人民网)

在百度百科中,“熊孩子”是被这样定义的:会调皮捣蛋、会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本身没有恶意的孩子。而近年来的“七岁女孩遭同班同学眼睛塞纸片”“日本‘熊孩子’高空抛购物车被控杀人未遂”“男童3分钟内横穿马路13次被撞”等等许多关于儿童的报道,多有故意伤人、损坏财物、扰乱规则等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后果也是伤人伤己,损人毁物。这些报道中,“熊孩子”的行为恶劣程度已经不能让人们理解为本无恶意了,这些行为已然触犯了法律,如果去除年龄这一限制,或许可直接对其进行依法处理。

“熊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如此,在经过后天的环境熏陶下逐渐变“熊”,“熊孩子”的出现不外乎受家长、老师、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家长的不当教育,或是溺爱或是不负责或是过分严苛等教育方式都可能会使孩子变成“熊孩子”。而一些老师为了“和气”以及维护学校名誉便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儿童间的一些行为简化为“正常的打闹”。社会对儿童的包容程度变高,法律为保护儿童不断完善儿童保护法以维护其利益,然而这种有利举措却变成了一些儿童肆意放纵的保护罩。在这三方中,家长所承担的责任更重,因此,每当有关“熊孩子”的事件发生时,舆论更多地将矛头指向儿童家长,对家长的“只养不育”做出了强烈的批评。

有网友表示,“熊孩子”的出现身后都有一个“熊家长”。然而“熊家长”也并不只包括对孩子不管不育这一类,或许很多父母只是没有选对教育方式。正如韩剧《请回答1988》中出圈的一句台词所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只是这句话逐渐成为了许多父母教育不当的挡箭牌,也遭到许多年轻人的排斥。

“父母”这一词的重量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称“不生孩子其中一个原因是怕教育不好”“建议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接受培训,持证上岗”。而澎湃新闻网在2020年5月6日也发表了这样的文章《政协委员许洪玲建议:父母也要“持证上岗”》,相应的,在双减政策下,新东方也推出了“父母培训”这样的课程。大众对“父母”的要求也是德智体美劳面面俱到,只是这样的提倡也是需要父母自觉地去参与,对于无意识的父母来说,“父母培训”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像官方提到的“持证上岗”这样的建议,也会有部分父母说,平时的工作生活已经占据了大多部分的时间,哪还有空闲来学习这些课程。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持证上岗”也许是相对稳妥有效的办法。

从根源上解决“熊孩子”问题,要先从“熊家长”入手。然而针对家长的培训该如何实施,如何保证其培训结果等一系列问题仍需全方位的考虑。

文/马群 (四川外国语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马群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1/30/104761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