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玲娜贝尔爆火,年轻人被“拿捏住了”

来源:红网 作者:代珊 编辑:张瑜 2021-12-17 23:03:4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如今,对玲娜贝尔,互联网人已分成了态度鲜明的三部分。一部分人抱着手机嗷嗷叫:“妈妈爱你啊!一部分人一脸鄙夷:“它到底可爱在哪啊?还有一部分人一头雾水:“什么是玲娜贝尔?这只9月底才从上海迪士尼横空出世的狐狸,如今已经是新晋顶流,是拿捏人心的“川沙(上海迪士尼在川沙镇)妲己”,是出行必引起骚动的女明星。(12月17日《科技日报》)

截至12月17日,玲娜贝尔的微博话题阅读次数已超6亿,讨论次数高达403万,且大多数讨论者都集中在年轻人之中。要知道,迪士尼在推出玲娜贝尔时,只有一个简单的IP形象和故事,并未有任何作品。这不禁让人困惑,一个“半成品”也能成为圈钱利器?实际上,这是迪斯尼“吃”透了年轻一代的消费逻辑。

没有复杂故事也没有完整作品的IP角色,在IP营销内被称为“轻IP”,反之则是“重IP”。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制作人员会提前赋予IP人物丰满的人设、完整的故事,消费者自然只能单向接受已被安排好的角色设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目标消费者的广度。毕竟众口难调,再完美的人设也不可能击中所有顾客的心。

当下是参与式经济盛行的时代,尤其是年轻人,非常重视消费带来参与感与个性化体验。迪斯尼只赋予玲娜贝尔不完整的人设这一做法,则是邀请顾客从消费场来到生产场,将填满玲娜贝尔内核的权力移交至顾客手中,同时预留故事的空白给予其充分的想象空间。而消费者则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创造与玲娜贝尔的“专属记忆”。抽丝剥茧地看,这其实是一种“生产式的消费”。消费者参与IP塑造这一做法,既创造了IP角色与消费者之间的“强关联性”,也让消费者个体的主体性得到高度显现,使消费者感受到参与感和个性化同时被满足的双重狂喜。

不可否认,玲娜贝尔的走红离不开其可爱的外表。粉粉的软萌形象,宝蓝色的眼睛下微张的小嘴,以及大而萌的耳朵,耳朵上别着的小紫花和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尾巴,这些幼态的元素综合在一起,击中了年轻人的萌系审美。其次,玲娜贝尔非常活泼,时常与观众互动,有时还会有小脾气。这是IP形象拟人化的表现,与观众高频的互动,则可以增强体验的真实感和交互性,避免与现实脱节的玩偶外形带来的跳脱感。

由于玲娜贝尔幼态的外表和活泼的性格,大量喜欢玲娜贝尔的顾客亲切地称呼它为“儿儿”,自愿当起了“妈粉”,主动与玲娜贝尔建构起本应属于真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年轻人们并不仅仅将玲娜贝尔看作是一个虚拟世界中IP形象或玩偶,而是他们现实情感的寄托体。与其说他们是为玲娜贝尔消费,不如说是为自己的情感买单。

再者,随着玲娜贝尔的爆火,大量网友为其进行了表情包、头像、壁纸等的二次创作。网络空间中,共同使用玲娜贝尔表情包、头像的网友间,会自发形成一个以玲娜贝尔为中心的兴趣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网友们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小伙伴,从而扩展自己的交友圈。这些表情包不仅盛行于网络公共空间,还延伸至私人领域交流中。与朋友微信聊天中高频使用的玲娜贝尔表情包,既规避了语言表达不清的困境与尴尬,也促进了好友间兴趣导向的相互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熟人社交。而这种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社交需求的共同满足,也反向助长了人们对它的喜爱。

总的来说,玲娜贝尔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对年轻一代消费逻辑的顺应。它的空降对某些“温吞热”的IP公司不无裨益,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玲娜贝尔式”的IP出现。一方面,笔者乐于见到更多优质IP的产生,但另一方面也想提醒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要注意保持理智、提高自身警惕,别让这份喜欢变成资本收割自己的“镰刀”。

文/代珊(四川外国语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代珊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2/17/106301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