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上海女子史某因为没赶上一辆105路公交车,在车辆驶出车站并等候红灯时,要求司机开门上客,遭拒后绕至驾驶室一侧与司机理论,未果后竟直接挡在车前,不顾一车乘客指责和道路通行秩序,玩手机长达20分钟。史某事后表示,自己被拒后,出于报复心理,为赌一口气,头脑一热走到车前,阻拦公交车前行。目前,史某已被普陀警方行政拘留。(12月27日 看看新闻)
该女子因赶不上公交车而选择挡车前玩手机20分钟,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败坏,更是漠视他人的权益。以别人的时间、交通安全为代价达成自己的报复心理,企图实现个人特权,显然是以个人情绪为上,迫使公众为其“出一口气”的行为买单。并且,其行为对于社会公德建设也是一个极坏的示范。在全社会倡导建设文明风尚的背景之下,公民不应仍停留在旧观念之上,认为公交车随叫随停,应与时俱进,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近年来,公民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新闻屡见报端,意气用事酿成不少惨痛后果。《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禁止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其中即包含为了个人目的拦截交通工具。除了法律明文规定外,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法规来维护交通安全秩序。该事件中女子挡车,便严重危害了公共交通安全。
以个人目的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的行为屡禁不止,可见惩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较低,使得部分民众存在侥幸心理,违规行为一次次触及公众敏感神经。这就要求交通运输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及时维护交通秩序,降低类似行为的危害,捍卫公共交通安全。此外,还要注重民众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向民众重申交通安全问题,强调切莫以身犯法;给欲违法者敲响警钟:一旦违法,既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还要受到公众与社会的谴责、惩罚,从而使公民对于交通安全法规心生敬畏、避免意气用事。
诚然,网络上仍存在一些观念,质疑公交车司机为何不“等一等”,用人性化管理来维护公共秩序。从这部分网友的观点中可见,社会大众法治观念仍不足,在部分民众眼中,社会公序可以为个人特权让行。殊不知,据相关法规规定,非站点上下车属于违规行为,目前上海公交车均有全程视频监控,如司机出现此类违规行为将面临罚款处罚。假设,每一站司机都等十几秒,或不按站点停车,长远来看将使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大大降低,增加安全隐患,最终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唯有加大对于为个人目的扰乱公共交通秩序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才能使此类行为从源头得到遏制,避免此类事件再次重演,捍卫全社会的共同利益。
文/温潞影 (广西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温潞影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