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性面对失败,别把考研看成人生“必选项”

来源:红网 作者:惠瑜 编辑:刘昱 2022-02-28 22:11:19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配图·青椒计划.jpg

□惠瑜 (重庆大学)

据澎湃新闻报道,2月21日,浙江丽水一女子因考研失利,在亲友群留下轻生言论后跳河。危急时刻,民警翻越护栏进入河中,迅速将女子救出,因处置及时,女子暂无大碍。

如今,考研大潮已然成为一个壮观的社会现象。据2020年就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在本科毕业生去向中,读研比例高达17.4%,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2021年,在疫情大背景与用人高标准的双重压力下,中国考研人数再创新高,从377万人一跃达到457万人。过去读研仅仅是毕业生的选项之一,研究生在社会上是稀缺的存在,如今却成为不少学子工作前的必选项,开启崭新生活大门的“钥匙”。在千军万马争相奔赴的考研战场之下,深埋着人们对社会变迁的焦虑与出人头地的渴望。

从整个社会来看,考研是为了缓解中国社会中弥漫的就业焦虑情绪,是人们应对高速变化“悬浮社会”时的“万能答案”。此前国家对研究生的定位做了调整,即研究生不只是学术型人才,还有实践型人才,此举吸引了更多实践人才奔赴考研战场。再加上事业单位招聘几乎都默认了本科学历起步,不少岗位还要求研究生学历。在公务员考试中拥有研究生学位的考生,有更多的报考岗位,考上后级别更高,薪水更高;不仅是互联网大厂,还有各个中小企业的管理岗位都明确列出了研究生的条件。再者,要想在金融、生物、材料、环境、化学、法律等专业领域,或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分得一杯羹,更是需要深入的学习,随时更新知识储备,这一切造就了考研成为非选不可的条件。总之,整个社会正处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中,科技浪潮席卷而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与知识要求,社会竞争加大裹挟着万千家庭追求更高学历,考研人数的急速上升便是这一社会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而对于个人来说,考研成为增加自身应聘砝码的直接途径,使得我们平庸的人生有了出彩的部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考研的选择还来源于他们对于步入社会的焦虑,希望通过考研能够继续“躲”在学校,不想变成“社畜”。更有一部分大四学生因对未来尚不清楚,盲目跟风,既没能做好大四的毕业设计,也没有好好掌握考研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考研制度需要得到完善。只有解决了考研中存在的试题难度起伏过大、专业积累与科研能力难以测试等问题,才能进一步确保考研学生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和回报。另外,社会对于非研究生应当有更加多元、开放、综合的评价制度。国家对职校生重视程度的提升就体现了这一趋势,根据教育部的报告,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但本科生就业情况仍然艰难,不少本科生对于技术掌握不足,没有经历过社会的考验,想以“名校学历”一劳永逸却又眼高手低的情况十分常见。

考研人本身应当对研究生这一选项持有清醒理智的态度,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于科研的态度,确定是否需要继续读研。需要明确的是,广大学生不要把考研看作人生漫长道路上唯一的“救命稻草”,即使考研失败也要积极寻求出路,而不是陷入自我否定、钻牛角尖的窠臼,丧失对于生活的斗志与勇气。

来源:红网

作者:惠瑜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2/28/109547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