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范“靶向性”诈骗,关键还是“莫贪财”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陈晓丹 2022-04-02 17:57:22
时刻新闻
—分享—

□维扬书生

“赶快停止操作,你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广东汕头市濠江区的刘女士正焦急地在银行柜台前办理业务,就在确认转账之际,民警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劝阻。刘女士这才意识到上当了。(3月31日 澎湃新闻)

广东汕头濠江警方及时出手,让刘女士避免了一次重大财产损失。据她说:“电话里对方自称警方,说我涉嫌洗黑钱。我又惊又怕,就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了。”刘女士得到派出所民警及时劝阻,没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刘女士这么幸运。

2015年春节前夕,女艺人俞小凡便遭遇电信诈骗,骗子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称俞小凡涉及一起跨国诈骗案,为了确保其清白,需对她的银行账户进行监管。俞小凡按照对方指示,利用网络银行汇款方式,分6次汇到对方指定户头800余万元。

而中招的明星不仅仅是俞小凡,汤唯、李若彤经纪人等都曾遭遇电信诈骗,分别被骗取21万元、100万元。普通人中招就更多了。

一项权威调查显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每年以30%的增速在增长,电信网络诈骗案犯案量逼近60万,年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更可怕的是,在低成本与高收益的诱惑下,诈骗手段逐渐从群发式行骗发展为靶向性精准行骗。这其中包括很多老年人,他们的养老钱几十万、上百万被骗子一卷而空,不仅遭受财产损失,其精神状态、家庭关系都受到极大摧残。

针对电信诈骗,公安机关近年来频出重拳、下狠手,给诈骗分子以严厉打击。但打击电信诈骗,仅仅由公安部门一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加之电信诈骗的实施者绝大部分躲在境外,并且形成了一条龙分工,追缴难度相当大。

因此,防范电信诈骗一定要关口前移,提高人们自身的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贪便宜。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地下随处有陷阱。中奖、退税、无担保低息贷款等“好事”不会从天而降,对此类陌生电话或短信应该一概不予理睬,就能确保个人财产安全,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4/02/110816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