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哀悼,让集体融入“仪式化”感召中

来源:红网 作者:张心茹 编辑:陈乘 2022-04-05 19:05:26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顶部青椒.jpg

□张心茹(西南科技大学)

清明节原本应该是出门扫墓祭祀的日子,可是很多地方受疫情影响不能去到现场祭祀,于是这么一种特殊的哀悼方式——网络哀悼“C位”出道。互联网因为其时间空间的无限制,给人类情感的表达和生命的延续赋予了一种新的形式,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以此为背景出现的网络哀悼,与人们亲自到墓地的传统祭祀方式,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逝者的某种情感需求。

网络哀悼借助互联网做出了延伸,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多元化。这种方式为现在在外工作繁忙的人提供便捷,较好地解决了异地他乡的人们由于特殊原因无法返乡祭奠的苦恼,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在网络参与哀悼活动,大大节省了传统哀悼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也避免了传统方式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火灾或其他伤害。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表达着共同的情感,无论是在祭奠网站的送花留言评论;还是现在打开抖音,网友们对官方媒体发布的祭奠内容视频的跟帖、转发、评论;微信朋友圈随处可见的“全国哀悼图”都是人们对此次“全民哀悼”的仪式化表达。

人们融入在“集体”感召中,释放着共同的情绪,这样能够得到比个人释放情绪更多的满足感,也是一种“仪式化表达”。在“集体”短暂的时间中让他们拥有对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蔓延,全民性的哀悼活动通过网络这种形式进行,并创造出一个人们都有共同情感和信仰的公共空间。不能外出的人们,通过转发评论微博和抖音等新兴的网络哀悼方式,对逝者表达哀思。许多名字不那么熟悉的为抗疫而牺牲者、值得祭奠的烈士,以另外一种形式被网络永恒地铭记下来。

来源:红网

作者:张心茹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4/05/110895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