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扫码充电“被保险”,二维码陷阱需法治填平

来源:红网 作者:伍璨 编辑:张瑜 2022-05-13 22:32:31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文顶图.jpg

□伍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近日,南京市民胡女士的父亲,在小区给电动车扫码充电时,莫名“被投保”了两份保险,一份255元,一份156元。相关保险经纪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南京消费者想退保并不容易。在向多部门投诉后,胡女士最终退保。(5月13日 中国新闻网)

明明只想给电动车扫码充个电,却莫名“被投保”;明明相关保险经纪公司总部在北京,投保“触角”却延伸到江苏南京;明明相关保险没有健康告知,即便投保也难得到理赔,但还在“犹豫期”的消费者遭遇“退款难”……如此“不请自来”、强悍进入充电桩旁的“二维码”,成为扫码充电防不胜防的陷阱,怎可能不令人反感?

任何广告都不能误导甚至是欺骗消费者,这是最起码的底线。然而,这隐藏在二维码里的保险广告,却明显是个“坑”。如胡女士所介绍,点开充电小程序的界面,充电费用的支付按钮在最底层,字小又看不清;而设置在支付按钮上方的保险广告,其绿色的“确认”按键却又大又明显。如此一来,视力不好的老人、不熟悉二维码操作的人,岂不一不心就会成为“被保险”的牺牲品?关键是,买保容易退保难,如此“扫一扫”,带给消费者的糟心体验可想而知。

见缝插针的保险广告,如同网络“牛皮癣”,令人反感,也影响了网络生态环境。当前,涉事充电桩所在社区已与安装公司联系令其整改。该事件仿佛已画上一个句号,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其他小区是否有类似情况?对这种既未履行告知义务、未告知健康问题,且又无视“犹豫期”的违规投保行为,相关部门是否知情?对这种违规行为又要如何整治?不管怎么说,消费者权益不容漠视,任何时候,消费者扫码都不应该沦为一场惊险“扫雷”。

网络非法外之地,二维码陷阱应用法治来填平。相关法律部门应对这种保险广告的合法性进行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约束,以此为契机对类似“野广告”“非法广告”开展全覆盖清查整顿,不能让隐藏在二维码中的违规广告背离广告法,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也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对诱导性、欺诈性的二维码陷阱,一律从严追究法律责任,让无良商家付出应有的代价,以刚性执法彻底铲除网络“牛皮癣”。

不管线上线下,消费者需要的都是诚信、绿色、安全的广告营销环境。“耍小聪明”“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只会失去消费者信任,甚至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如此,岂非得不偿失?这值得所有在二维码中“挖坑”的商家思之慎之。

来源:红网

作者:伍璨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5/13/112518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