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语艺(郑州大学)
“有剩的羊肉汤吗?儿子瘫痪11年了,想带回去给他吃。”近日,一段“青岛拾荒老人询问餐饮店有没有剩羊肉汤”的视频在网络热传。次日,青岛市李沧区李村街道办事处一工作人员表示,相关部门接到消息后,已前往老人住所看望。此前,社区也多次帮助该家庭申请补助,之后也将持续关注老人以及家人的生活情况。
一句短短的“有剩的羊肉汤吗”中,既包含了这位拾荒老人对孩子的关爱,也蕴含了无数辛酸苦楚。据了解,这位老人是李村街道青峰路社区低保户李某某的母亲。李某某有肢体一级残疾,目前每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其他专项补助。国家的政策帮扶使得这个困难的家庭得以维系生活,而在这个视频引来众多关注后,有不少热心的网民和当地市民伸出援助之手,送来生活物资。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之手,无疑将帮助这个家庭承担一部分重担。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弱势群体通过社交平台寻求各界人士帮助的案例不在少数,但在同情过后,这些群体后续的安置处理是否到位、弱势群体自身的生活有无实质性的改善等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关爱。
国家法律中对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特殊的帮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六章第四十八条中就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内容有所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
除了法律层面的规定外,各级人民政府对于政策的落实也同样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环节。街道办、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应关注这些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切忌“雷声大、雨点小”的形式主义”表面工作“,要真正做到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精准帮扶,重点落实。
“看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否,首先要去看他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态度。”社会一定要为弱势群体保留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这才是人类文明的本质所在。对于困难家庭的帮扶,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老有所养 ,幼有所教 ,贫有所依 ,难有所助 ,才是理想社会的面貌。
来源:红网
作者:赵语艺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