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月饼:包装、仪式感与金融化

来源:红网 作者:刘远举 编辑:田德政 2022-09-09 16:21:24
时刻新闻
—分享—

□刘远举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月饼,再一次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现在的月饼越来越贵,除了本身食材、工艺精益求精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包装贵。商场里的月饼礼盒,包装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奢侈。本来100元的月饼,可能会在包装上花300元,然后卖1000元。

打开一大堆造价不菲的包装,最后只剩下几个小小的月饼,让人有买椟还珠之感。其实,包装本身,承载了一种仪式感。

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过中秋,一家人团坐一起分一块月饼,这也是仪式。一个月饼,先拆开最外面的纸盒,从泡沫中拿出雕花木盒子,打开盒子,剥掉绫罗绸缎的外包装,最后,拿出两只月饼,用配送的餐刀切开,放在包装盒中配送的精美小碟子里,给每个人分上一块。这就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衍生出一种金融属性——为了方便送礼,月饼券出现了。一般由各大品牌月饼发行,消费者持券可以在限定时间内,在指定的换领地点换领相应的月饼。月饼券是一个送礼的好方法,一份快递就寄出去了,非常方便。

与此同时,市场迎合消费者的仪式需求。月饼的包装、以及月饼本身越发精致,促成了月饼价格的上升,每张月饼券价值不菲。

在这两个前提下,月饼券,有了金融属性。

有消费者发现,自己手上有月饼券,但月饼厂没有月饼了。哪难道不是做多少月饼发多少券吗?其实,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在中秋之前,月饼厂就会先发售月饼券,比如,发售出去1万张月饼券,每张200元,那么,就收入200万元。

这些券被购买者送人,然后一些人拿到券之后就会去领月饼,一些人收到月饼券后,会卖给黄牛。黄牛收了这个券,一部分会再次销售出去,这时会折价卖,真正喜欢月饼的消费者就可以在此时买进。还有一部分券,黄牛也卖不出去,就会找到月饼厂。厂家有义务见券发货,给黄牛月饼,但对黄牛来说,拿到月饼也不好卖。既然如此,反正月饼厂做月饼也需要花成本,这个原材料未必购入了,那么,不如干脆直接买黄牛手上的月饼券。

券是面值200卖出去的,卖给了送礼者,然后,送礼的人给了收礼的人,这个人把券7折卖给黄牛,黄牛在8折卖给厂家,相当于收礼的人赚140元,黄牛赚20块,厂家赚40块。显然,这对厂家而言,比卖月饼省事多了。

为了撑起月饼券的面值,商家就会做几个天价月饼,放大月饼回收体系的流通量。

月饼券还有一个好处是,它是一种先收钱,后出货的行为。购买行为先发生、确定下来,商家落袋为安。钱入账与购买原材料,乃至货发出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虽然时间只有一月、两月,但汇总起来数额也不小,有一笔额外的利息收入。

这个流程跑通之后,整个链条都认识,月饼厂家一开始就可以实时根据黄牛手中的月饼券数量,来动态决定月饼的产量。如果黄牛手上有3000张券,那么意味着7000张在消费者手上,那么,月饼厂就要生产7000盒月饼。不过,这个数据并不精确,也在实时变动,所以,有可能就生产少了。

这种送礼形式,当然背后可能暗藏腐败,不过毕竟面值小、体量小、送礼折损比例大,所以,没有多少人会选择这条道路来洗钱。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上级下级、亲朋好友、甲方乙方,大多数都是正常的人情往来。

对员工而言,如果单位发放现金,当然最好,可以按需购买,效用最大。不过,企业还有培养员工情感归属的目标,实物比货币更能起到这个作用。而且,对于单位而言,购买月饼可以开出发票,不管是餐饮名目、还是办公用品,既能避税、在财务上也更好处理。对采购部门而言,采购实物,既能体现自身的功能,还可获得私下的回扣,所以,单位倾向于发放购物券。

昂贵的月饼,在网上引发了群众的不满。一方面,我们要尊重月饼上所包含的仪式感与传统,同时,也要尊重社会舆论,减少这种没有必要浪费,提倡更高尚的精神追求。

化解这种矛盾,可用提倡性的立法。法律规范除了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倡导性”规范,也可称“鼓励性、提倡性”规范,对某一事项进行提倡、鼓励,表明对该行为的激励、肯定态度,以引导公民或社会组织依照该规范行事。

所以,倡导勤俭节约的过中秋,但与此同时,也要尊重老百姓在中秋节的仪式感需要,这是继承传统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来源:红网

作者:刘远举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9/09/118126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