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娇(宁夏大学 )
近日,因为在某天文馆参观时指出其中错误而走红的“火箭男孩”严弘森,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充当老师,为同学们科普航天知识,又一次走到了公众眼前。 (9月13日 新华社)
年仅9岁,却已经是5年的航天迷,拥有丰富的航天知识,能科普航天器型号、制造火箭模型,还能充当同学们的航天课老师。这样的经历令不少网友惊叹:“少年强则国强!”“未来可期!”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满级小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三岁男孩一手流利毛笔字,8岁女孩跆拳道练出腹肌……这些孩子们年龄尚小,却已经具备许多成年人都未能掌握的技能,是名副其实的“满级”小孩。不难看出,这些孩子的背后,都离不开“兴趣”这位老师。
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在小弘森与航天结缘的经历中,严爸爸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重视儿子的兴趣,并且在生活中不断进行尝试,“挖石头”“看火车”这些看起来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却切实地起到了为小弘森开发智力、培养兴趣的作用。2017年,严爸带他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此开启了“火箭男孩”的成长之路。大多数孩子天性好动,对外界有较强的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日渐沉重的教育压力下,大多数家庭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将成绩视为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指标,忽略了孩子本身特质。原本以拓展兴趣、增进技能为
因此,要让兴趣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不仅需要家庭适时、积极地引导,更需要社会的包容。一个理想的社会,不仅是秩序稳定、经济繁荣的,更应该是多元开放的。它允许父母带着孩子做一些“没多大意义”的事,也允许孩子尝试新鲜、未知的事物。开放的社会空间,宽松、清朗的社会氛围,能够给予孩子自由、充足的成长空间,反之,则人人自危,束手束脚。
新生一代,来势汹汹,他们带着打破常规的魄力,引领出一股“野蛮生长”的清风。但是在“满级小孩”频繁出现的当下,我们更要打造兴趣指导学习的教育风尚和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做到助长不“揠苗”,助学不“内卷”,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主、快乐学习。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雪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