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琼(苏州大学)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济南皮影经历过兴盛蓬勃,也曾游走在失传的边缘。10年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济南皮影戏第三代传人李兴时曾悲观地想过:“济南皮影到了我这一代,或许就没了。”10年后,让李兴时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85后的孙女李娟“立起来了”,济南皮影不仅有了第五代传人,还成立了“皮影女团”。在年轻一代人的努力下,皮影不再只是一门“老手艺”,更成为一种潮玩,一种文化自信。(10月17日 《济南时报》)
皮影戏作为一项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其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流行范围广泛,并因各地区腔调不同而分化出各种流派。皮影戏内容丰富,表演形式灵活生动,将民间美工技术与戏曲巧妙结合,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受到历代中国人民的喜爱。在多方努力下,中国皮影戏于2011年顺利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具体体现。
不过近年来,皮影艺术的发展受到不小的冲击。一方面,在一些现代影视艺术发展的冲击下,文化艺术的大环境发生变化,皮影戏的受众和市场日益减少,越来越多新兴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难以继续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皮影的制作工艺复杂,成品保存也是一个难题。而皮影戏演员练功苦,但演出条件差、收入少,年轻人不愿学习,后继无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导致非遗传承人李兴时一度以为自己退休后,济南皮影即将画上“句号”。
为了保护济南皮影戏的发展成果,85后济南皮影第五代传人李娟选择毅然接过爷爷手上的衣钵,努力传承和发扬皮影文化。时代在进步,非遗也要与时俱进。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体会到皮影戏的乐趣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身为年轻一代的李娟尝试将皮影元素融入文创设计,同时推动“皮影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中国的年轻一代也感受皮影戏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她成立了济南皮影女团,以团队的方式,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让皮影艺术走向世界,让非遗文化再焕新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交织所传承下来的珍贵财富,它不仅只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国家发展与传承的纪念碑,是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基石。透过重重光影,我们仿佛能窥见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变更的前世今生。咿咿呀呀的戏曲在耳边萦绕,上下翻飞的影子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故事。当人们重拾对非遗文化的好奇时,当皮影艺术重回大众视野时,或许皮影技艺就能逃离“无人传承”的窘境了。
在全球化发展迅速、国际文化交流加强的当今时代,皮影文化需要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措施来发展,也离不开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首先,皮影艺术要得到传承和发展,仅靠民间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国家的支持和政策、平台的保障是非遗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次,传承和保护皮影戏,皮影戏从业者自然责无旁贷。通过借助现代的先进技术对皮影艺术进行创新,让非遗文化更加贴近普罗大众的所思所想,走进人民生活。最后,年轻一代应积极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只有通过社会各界多方面的积极配合,中国皮影艺术的复兴才有希望,非遗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琼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