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呼吁尊重女性的“男德班”岂非多多益善?

来源:红网 作者:陈龙 编辑:钟星月 2022-11-08 15:48:40
时刻新闻
—分享—

750x256(1).jpg

□陈龙(宁夏大学)

近日,《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某男德班学员群体,发现他们有些人“学完不敢在别人面前说,有屈辱感。”而不少网友在评论区旗帜鲜明地反对“男德班“,称既然“女德班”是封建糟粕,为何还要办一个“男德班”,岂非咄咄怪事?殊不知,“男德班”并非“女德班”,并不以三从四德为翻版来束缚男性,而是在一系列具体的课程中,贯穿着现代男女平等的观念,呼吁尊重女性,以此打破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这样的“男德班”,岂非多多益善?

“男德”并非新鲜词,此前该词在网络中颇为流行,但这不仅成为女性群体对传统女德的一种反讽和调侃,还可能沦为男性明星的一种吸引人气的人设,对改变女性地位并无多大助益。前有电视剧《赘婿》中的“男德学院”情节,后有吴磊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拒绝衣服深V露沟,不能不守“男德”,最近一次则是吴京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中两次有意回避女嘉宾的肢体接触,这些事件文本给了不少女性二次创作的养料。她们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男德经”“男德天花板”的迷因,对某些守“男德”明星的点赞与评选,吐槽某些不守“男德”的公众人物等等。女性经过这些话语调侃,确实获得了快感,但快感过后能留下的,也就只有这些网络文本。

社交网络的话语狂欢与人设表演不同,“男德班”本身通过一系列交换男女分工的课程活动,提出某些基于刻板印象的两性话题供学员讨论,确实有助于增进男性对女性遭遇的理解。为了让学员体会女性孕期的不易,“男德班”设置了一个小游戏。游戏中男性需要掀开衣服,塞进去一个篮球,然后要弯下腰去捡地上的手机。班上也会进行一些带孩子、做家务和进厨房的培训,此外,课上讲师也会抛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的话题引发学员们反思,比如讲师抛出“大男子气概也有好的一面,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但不仅男性学员,其中一位女性工作人员经过思考后也忽然醒悟,是否有责任担当跟性别气质压根没半毛钱关系。

“男德班”还可以与更多专业的社会组织共同合作,从各个领域形成尊重女性的社会氛围,增进性别理解。起着类似“男德班”作用的机构并不少见,某些妇科医院在母亲节到来之时,也会专门给男性开设体验孕妇分娩疼痛的活动。医院用特殊的机器来模拟相当于分娩等级的疼痛,尽管医生表示这种模拟尚不及孕妇真正分娩来得痛苦,但丈夫们在体验后多少能够感受到身为人母的不易。“男德班”完全可以与医院就医学方面的体验活动进行合作,除此之外,与话剧社等表演组织合作,多举办男性成员参与的、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节目,也很有必要。比如之前打造的《男人独白》公益话剧,就是倡导男女平等、反对暴力的有益尝试,通过男性多多主动参与的方式,更能使他们体会当今女性生存的不易。

“男德班”并非“女德班”的翻版,不是要男性回到古代一般屈从于女性,而是希望通过种种有益的活动与讨论,不仅打破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打破男性对于自身性别的刻板印象。惟其如此,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

来源:红网

作者:陈龙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1/08/120231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