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此番言论一出,瞬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争议,各大媒体官方微博也纷纷将这一观点转发。大多数网友对于“市民烹饪对PM2.5贡献不小。”这一说法,均表示不赞同,不少网民评论道“这是要全民集体吃凉拌黄瓜”“还是单双号限号做饭”?
最近,北京等地又一次陷入十面“霾”伏,让PM2.5再成关注焦点。对于PM2.5,过去人们往往将罪魁祸首归结为机动车尾气、重污染企业。因此,北京外事办主任“烹饪催高PM2.5”的言论一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对于广大公众来说,一向扮演的是雾霾污染受害者的角色,如今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成了PM2.5的制造者。这让老百姓难以接受,也是情理之中。不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烹饪催高PM2.5”虽然有些刺耳,却是有力的警钟。
科学研究早已证实,炊烟袅袅并非表面上看来的温馨和谐,油烟中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冷却会化合成为PM2.5,增加局地污染物浓度。今年中科院对京津冀雾霾天气进行专项研究,在检测出的氮氧有机颗粒物中,局地烹饪排放的油烟型有机颗粒物占21%,汽车尾气和燃煤产生的烃类有机颗粒物占18%。也就是说,餐饮产生的油烟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甚至超过了汽车尾气。
烹饪催高PM2.5,一方面在于厨房设备的技术落后,消除油烟污染的效果较差。同时,由于国内大多数抽油烟机都是直排式的,油烟不受限制地排到空气中,对大气直接造成了污染。另一方面,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烹饪习惯,也加剧了油烟污染。比如,许多主妇习惯“急火炒菜”,将锅里的油烧得腾腾欲燃,直到冒烟,才将菜下锅。殊不知,当油被过度加热后,会生成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诱发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
在PM2.5面前,每个人都不应成为旁观者。作为广大的公众,我们不应该去纠结谁的贡献大,而是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适当地改变传统的烹饪习惯,减少油烟污染。对于政府来说,所要做的是制定更加严格的油烟排放标准,加大执法管理力度,推动厨具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相关监督部门则要对餐馆油烟净化装置加强制度化监管,对居民油烟排放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建立政府统一主导,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机制,还给城市一个蓝天白云。
文/唐娅琼
来源:红网
作者:唐娅琼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