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前 (河西学院)
随着歌曲《罗刹海市》刷屏社交媒体平台,沉寂多年的流行歌手刀郎,重回了公众视野。《罗刹海市》出自刀郎最新发行的专辑《山歌寥哉》。人们把这首歌和某些歌星关联,以及当年对刀郎的“封杀”传闻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刀郎对他们的批判。也正是这种揣测、“复仇”传说,将其推上了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罗刹海市》歌词源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说所描述的大罗刹国美丑颠倒、是非不分。主人公马骥形貌昳丽、才华横溢,却被视作丑陋的怪物,通过迎合环境扮丑,才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处境。立足于创作渊源,歌曲对现实社会中一些颠倒黑白的社会风气进行抨击与讽刺,这无可非议,但若将其解读为复仇阴谋论,不免过于狭隘。
歌曲作为一类文艺作品,反映一些社会现象不假,但不应对其过度解读。过度解读歌曲,这与受众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有关。部分“意见领袖”通过曲解歌曲来制造话题,并提升关注度,“音乐+八卦”的娱乐方式,受众极易被带节奏、跟风成为“乌合之众”,从而在网络空间掀起狂风骤雨。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刀郎经纪方表示,关于《罗刹海市》以后不会有公开回应,并强调这是刀郎和经纪公司的共同态度。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刀郎方面没有做明确回应,但我们在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时,也应尊重作者的创作本意。
对此,我们应从作品本身出发,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应捕风传影、以讹传讹。这种大肆宣扬阴谋论、偏离作者本意的误读,极易将当事人拖入网络暴力的行径,实不可取。
无论刀郎的《罗刹海市》是否存在“指桑骂槐”,网暴行为始终不可取。这不仅会违背网络道德和社会公德,也让网络环境变得更加浑浊。长此以往,社会风气会受到污染,和谐社会构建更为艰难。
后真相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受众极易被带有“情绪”的信息裹挟,而这就如同盲人摸象,无法接近事实的真相。因此,面对争议性事件时,我们应“让子弹飞一会儿”,做出正确价值判断,避免被一些自媒体带偏。
舆论极易让人沉沦,但越是这样,我们更要慎重地看待每个新闻事件,警惕其产生的影响。在远离“人造真相”的同时,更加接近“事实真相”。
来源:红辣椒评论
作者:许多前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