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王思聪打人案看当代青年的“仇富”与“媚富”

来源: 红网 作者:李帛航 编辑:田德政 2023-01-14 20:10:10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教计划.jpg

□李帛航(山东大学)

最近,当网友们还在沉浸于“万柳书院少爷”的余波之中时,另一则新闻被迅速顶上热搜,再次使本就不平静的湖面荡起了轩然大波。该则新闻指出,1月12日,在上海南京西路发生冲突,王某某(后被证实为王思聪)等人对陈某某进行殴打,给陈某某造成了伤害。

此事件一经爆出,在各路平台遭到疯狂转发,网友对此众说纷纭,很多大v也进一步曝光事件细节或跟进个人看法,一时间热度飙升。笔者想将这一事件与“万柳书院”事件相结合,以此来分析当下社会青年人“仇富”与“媚富”的心态。

什么叫媚富?在万柳书院少爷视频下自称“老奴”,甚至手写小作文去博取关注;在得知被王思聪殴打的人获赔200万后出言“要是被打的是我就好了”“只恨我不能替他挨打”。什么叫仇富?嘲讽乃至辱骂万柳书院视频的发布者;对王思聪打人事件作出了“原来富二代打人也要赔偿坐牢啊,啧啧”“有钱就是嚣张哈”一类的评论。当媚富和仇富的言语塞满了网络空间,现实中年轻人内心的缺失感也暴露无遗。

无论媚富还是仇富,本质上都是对“劳动创造财富”的中国社会底层逻辑的质疑,是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否定。他们仇的、媚的并不是富有本身,而是财富获取来源途径的简单轻松。正如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所说:“没人会对一个雇佣兵的万贯家财眼红,但人人都会嫉妒偶然中奖所得的百万金钱。”自己拼了命去读书想要出人头地,却不及他人“投了个好胎”的万分之一,这种极端的反差造就了当代年轻人的“仇富”“媚富”心理。

互联网的风催生了炫富的草,无数网友争相有意或无意去显露自身的财力,更有所谓“父亲带来的安全感”种种话题为富家子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引得网友纷纷感叹“读好书不如有个好爹”。这种现象无疑对中国一直以来“努力成功论”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出生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更是在心中早早埋下了“惟钱是论”的根。近些年有关理想的话题从“科学家”过渡到“明星网红”便是此种心理的现实写照。

我们生在最好的时代,我们生在最坏的时代。当下社会遍地是机遇,但对于庞大的中国人口依然是僧多粥少的局面。面对时代的浪潮,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乘势而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更多的人则是如你我一般,被一个浪头拍倒,落汤鸡般狼狈不堪。再加上社会本就不公平的资源倾斜定态,很多年轻人便落入了享乐主义的陷阱之中,成日“躺平”“摆烂”,宣扬着努力无用论,妄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暴富。

仇富、媚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代年轻人不再相信脚踏实地,不再相信厚积薄发,去否定努力的意义,寄希望于通过捷径走向成功。当他们意识到没有了成绩的滤镜后自身的贫瘠与卑微,他们开始感到迷茫,缺失感笼罩了他们的内心。他们怀疑甚至否定自己努力的价值,转而去仇富、去媚富,宣泄对这种“不公”的无力,聊以自慰。他们自以为摆脱了内卷,却又陷入了自我欺骗式享乐的怪圈。无用的并不是努力,而是他们急于求成的心。

“即使身处深渊,也依旧可以仰望星空。”仰头观摩了太久别人的生活,不妨揉揉早已发酸的脖子,看看自己,看看平凡的我们。羡慕也好,嫉妒也罢,没有人能束缚住我们未来的广度,更没有人可以对我们的未来盖棺定论。我们无法改变出身,但我们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努力从来不会没有意义,它只是在未来的某处播下种子,静待花开。

来源: 红网

作者:李帛航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5/58/122330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