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父亲的蓑衣

来源:红网 作者:夏元秀 编辑:田德政 2023-02-23 11:50:42
时刻新闻
—分享—

□夏元秀

父亲欣喜而自豪地说:“真没想到啊,我编织的蓑衣居然进了博物馆。”父亲说的博物馆,其实是村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在一个农庄里设的老物件陈列馆。

陈列馆虽然不大,但摆满了石碾、斗笠、风车等农用老物件,父亲的蓑衣平平整整挂在C位,很是打眼。看着父亲笑眯的眼,我的思绪不由回到了小时候。

每年开春播下早稻种后,父亲就开始日夜不停地忙着编织蓑衣,因为他是我们村唯一的蓑衣匠。

制作蓑衣不仅要心灵手巧,而且要有大力气。从棕树上收下棕麻,要先除掉硬硬的梗,挂在屋檐下晾干后,将棕麻在倒置的钉耙上抓成绵丝,再搓成细密的棕绳。

编织蓑衣是从领口开始的,父亲先用一个脖子粗的竹筒固定在板凳上,再将棕麻片比照着竹筒编织,这样就可以知道领口编多大才合适,大了或小了,穿起来都会让脖子处感到不适。编好领口后,就开始将棕麻一块块呈扇形地摆在领口下,用大竹签固定,再用特制的钢针穿上父亲事先搓的细棕绳,一针一针、里里外外、密密细细地缝上去,这样千针万线地缝上三五天,一件蓑衣才能完工,而所得的工钱却不到10元,可在那个时候,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蓑衣虽有些笨重,但穿着它能出江打鱼,下田劳作。蓑衣也能御寒,“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想必那是劳累了一天的牧童,吃饭晚饭后,安然地躺在蓑衣里,露宿在明月之下酣睡。

一件蓑衣保管得当可以用十几年,有的可以穿几代人。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塑料雨具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渐渐地,再也没人请父亲编织蓑衣了。一开始父亲有些失落,却仍很自信地说:“那胶东西不透气,又不耐风,一划就破,中看不中用,流行不了多久的。”但最终,连隔壁的二伯都夸塑料雨衣不仅携带轻便,而且穿起来舒适。

父亲只好惆怅地将编织蓑衣的工具牢牢封存进木箱子里,任它落满灰尘。

“爸爸!这是什么呀?”一位孩子好听的童音蓦然将我远游的思绪拉回。

“这是蓑衣,和你们现在的雨衣一样。”年轻的爸爸耐心回答。

“雨衣?它扎人吧?”

“不扎人,它暖着呢,以前啊,下雨的时候,你爷爷就是穿着它下地劳动的。”年轻爸爸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有光。

我想,他一定在父亲的蓑衣里,寻找到了久远的乡愁吧!

来源:红网

作者:夏元秀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6/67/123546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