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成(华中师范大学)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近日,一段高中语文老师带学生“旷课”放风筝的视频引起众多网友关注。视频中,这名浙江诸暨的老师拿着一只风筝走进课堂,说着“今天天气比较好,所以语文课不上了,我们去放风筝”,学生们瞬间就欢呼了起来。网友评论道:这是学生时代的珍贵记忆。(3月24日《中国教育报》)
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放风筝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但学生们在课堂上本应该学习知识和技能,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可能会让学生形成“以玩乐为主,学习为辅”的心态。
但笔者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身心健康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教育中关键的一环。当今社会,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来缓解压力,增强身心健康。“放风筝”也不可能成为语文课的主要内容,从学生充满新奇的反应来看,这种“放风筝”的机会应当不多,一定程度上,这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上做出的创新与尝试,我们应
笔者在高中时曾担任过两年的语文课代表,每每经过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办公室时,都会见到一句话——“语文就是生活”。当时还不太理解,在经历几年的大学时光后,在即将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时,才逐渐发现这句话的可贵之处。从“学生看花走神老师把课堂搬进花田”到“四川一高校放7天春假,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感受春天和爱情的美好”,学生们会逐渐发现,知识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与课堂之中,真正的课堂在下课以后,在课堂以外,在这阳光灿烂或是阴雨连绵的春天,在于自己的蓬勃的生命与明媚的生活。或者说,书本与课堂皆是生活的一部分。
语文或是生活都不仅仅是“上课”。江苏大学文学院的周衡教授说:“我
语文、生活或是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在于社会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在于个人价值在社会中的彰显。在于自由与广博,在于合群且独立,总结起来就是“人”。
《论语》中,孔子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各自的志向,当问到曾皙的志向时,孔子才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看法啊!”曾皙说了什么呢?“莫春者,春
与风
来源:红网
作者:吴昆成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