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图书馆:最好的投资,最值得的播种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刘昱 2023-03-06 18:52:21
时刻新闻
—分享—

□宋鹏伟

你的想象中,古朴与现代相结合,不仅有颜值,还有书香的图书馆,是什么样子的?这座图书馆会不会出现在乡村里?3月初,天气晴好,记者走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刘家堡村,坐落于此的小店区图书馆分馆,给出了一个惊喜答案。(3月6日《太原晚报》)

无论是在一线发达城市,还是在著名学府中,图书馆往往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标式建筑。这是因为,在这里可以丈量一个国家的文明,它传播知识,更播散文明的气息,仿如一座不灭的灯塔。

我国的图书馆,最早的名字是“府、阁、台、殿、院、堂、斋、楼”等,散落在华夏大地,为权贵阶级所有。印刷术发明后,民间藏书随之兴旺起来,平民百姓也能从中汲取知识养分,文化于是有了大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当获取知识的权利趋于平等时,阶层流动就会更加通畅,国家也会更有活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长一段时间,相比于城市,农村的精神文化资源较为匮乏。这看起来似乎很正常,但无论是从获取知识的紧迫性,还是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而言,都是不合理的,是当下亟需改变的。

正因如此,当刘家堡村这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图书馆赫然出现在眼前时,除了让人赞许他们的远见卓识,还令人有些震撼。从此以后,村里人也可以不必远涉数十公里去城里借书、买书,于家门口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相比于其他方式,去图书馆看书,可谓门槛最低的知识获取方式,即使是无目的地翻阅,也能启迪人的心智,美化人的心灵。往小了说,开卷有益,人人皆能有所收获;往大了看,对于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也大有裨益。

对青少年而言,这可谓最好的礼物。2018年《乡村儿童阅读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这与城里娃“课外书看不过来”形成了鲜明对比,怎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对此,2021年,中宣部办公厅印发的做好年度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中,特别指出要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其中提到“加大服务力度,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和特殊人群的阅读工作”。

钱包鼓起来,精神也要富起来。或许阅读的效果不如刷题加分、打工挣钱那么直观,但其对一个人、一个村乃至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绵长的。图书馆就在那里,知识就在那里,只要走进其中,就会受到熏陶,更可能不经意间为自己打开一扇窗,创造新的可能。这是最好的投资,也是最值得的播种。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7/98/124128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