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芳(西南科技大学)
近期,有关街头摊主缺斤少两的短视频屡屡刷屏。受此启发,5月24日,甘肃省兰州市一位网名为“毛毛”的博主在兰州市安宁区街头,调查了几家路边摊。结果仅仅测试了两家摊主,就发现1斤的炸鸡实际只有298克,2斤的樱桃实际只有850克。此后,在与卖樱桃的摊主协商解决过程中,“毛毛”竟遭摊主威胁。据悉,涉事摊主使用的是密码作弊秤。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情况在多地均有发生,使用密码作弊秤已成一些街头摊主的“公开秘密”。(5月30日 《工人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上“职业打假人”频频出现,他们通过视频拍摄商贩出售商品时的重量与价格,再自己复秤,以核实商贩是否存在“调秤”的违法行为。此类视频让更多的网友意识到,即使是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全国各地接连爆出类似“鬼秤”的新闻,让使用密码作弊秤成为摊主“公开的秘密”。但其成为所谓“公开的秘密”就是被行业所允许,就是正当的吗?这种侵犯消费者利益、违法乱纪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处置,相关部门应当肃清此类乱象,净化消费环境。
类似缺斤少两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损失金额不多、维权难等原因,很多人遇到类似情况也不会过多追究,由此也助长了部分商贩的侥幸心理。相关部门对“调秤”“缺斤少两”的行业乱象惩罚力度有限、且调查取证难,则是这些商贩有恃无恐仍敢阳奉阴违的重要原因。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部分商家在被处罚的时候,还在辩解“生活不容易”,但这不能成为其违法的理由。消费者的生活同样不容易,伤害他人的权益,以牟取自己的利益,于情于法都不能容忍。
我们能够看到,部分地方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开设短视频账号,公开、透明地记录执法全过程,对违法商户进行曝光、处罚,让消费者更能吃得放心、安全。相关部门也在采取进一步措施,以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就消费者而言,也要增强自身权利意识,要有更强的权益保护意识,注意检查商品的数量和质量,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投诉和维权。商家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通过提高商品与服务的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好评,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如此才更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莫芳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