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华文物“活起来”也要“火起来”

来源:红网 作者:姚欣雨 编辑:张瑜 2023-10-13 22:01:56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3.jpg

□姚欣雨 (西南大学)

近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博物馆中陈设展品6000多件,包括我国目前最早的磨刃石器、似鱼似蛇,带有獠牙形态的彩绘龙纹陶盘、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一件件精美出土的文物将绵延5000多年而不断裂的中华文明铺陈展开,而中华文物的推广与保护一直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题中之义。唯有深耕文物内涵,积极结合传播新形式,才能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10月13日《人民日报》)

此次中国考古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的正式开放有效助推中华文物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中国考古博览馆并不是“单向输出”式的展览,而是以“多元共振”的形式并结合当下流行的元素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让更多人有接触了解中华文物的机会,以此助推文化传承的“卡脖子”解决。

记者采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时了解到沉浸式体验是中国考古博物馆展陈的一大特色。从序厅开始,以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打开历史大门,光影丹青,一眼万年;亲手敲击的编钟,在“宫商角征羽”中聆听文物的声音;抬手间触摸几千年前经过1200℃高温烧成的原始瓷器,感受文物的纹理和触觉……在各个展厅中,中国考古博物馆通过多媒体互动、场景展现、裸眼3D等形式让文物“活起来”,使观众主动参与,仿佛身临其境于古代社会。

中华文物的传承与发展想要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必须要突破本手,以妙手“一子落而全盘活”之势激发其活力,而这一突破离不开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一方面,政府要细化文物传承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给予全面的指导。健全文物保护体系,从全局把握,从代表性项目着眼,探索文物内涵传播与外延创新发展的标准与方式,以此对文物的传承与保护形成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文物不是牢笼里的“金丝雀”,而应是大众共同传承与保护的文化,这离不开社会的文明温度和文化厚度。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文物传承保护的宣传,加强对各文物的科普教育,设立中华文物教育基地,使其传承与保护能够永葆活力,而不是“昙花一现”后的“间歇式”的传承与保护,这样中华文物才能“火起来”。

中华文物已存在、积淀了几年,根系深厚,血脉绵长,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现实的存在,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中华文物的传承与发展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的当代文化中激发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因子,结合数字技术,潜心耕耘,不断创新,使文物真正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来源:红网

作者:姚欣雨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4/57/131566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