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院抄经,年轻人在浮华时代里体验“修行”

来源:红网 作者:汪月吟 编辑:刘昱 2023-10-26 18:45:28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926142005.jpg

□汪月吟(江苏海洋大学)

近日,抄经小院深受年轻人的追捧,他们纷纷走进小院进行抄经。抄经小院是指那些让年轻人身穿一袭素衣,穿过竹影交错的院落,写一纸经文,喝一盏清茶,吃一碗斋饭的院落。成都文殊院香园是最早走红的抄经小院,之后便出现了起时书院、小半壶茶馆等相仿的抄经小院。就成都而言,根据大众点评的相关搜索,#抄经#词条已高达15万个,发布相关笔记约有1万篇。小院抄经,是年轻人在浮华时代里体验“修行”的一个途径,在抄经的过程里,年轻人体验的是一种向往禅意和诗意的皈依。

小院抄经,年轻人在浮华时代里体验“修行”,寻找稳定情绪价值。古代的抄经是基于信仰,祈福功德的举动,而现代人在小院里体验抄经,寄寓的是一种静心的修行,追求的是稳定的情绪价值。当下,外部环境的加速更迭,加剧了年轻人的自我消耗,导致其情绪波动较大,因此追求稳定情绪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抄经小院的出现,无疑是给这些人一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机会。相比于爬山、跑步这些常见的户外活动,抄经寻求的不是刺激、新奇的感官享受,对年轻人来说,在小院里,拥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经文更容易打动他们的情绪。他们来到小院,通过誊抄经文,抹去内心的浮躁。与此同时,在闲暇之余喝一盏清茶,身心舒畅,伴随着墨香的书卷,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小院抄经,年轻人在浮华时代里体验“修行”,抵抗当下加速时代。某种程度上看,小院是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营造的别一方“洞天”。网上曾经流行一句话,“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年轻人选择了求佛 ”。但是仔细观察扎堆上香、求佛、抄经等行为,年轻人的举动似乎很难简单地用“躺平”“迷信”等来形容,这只是一段经历的注脚。在花钱抄经的过程中,年轻人追寻的是与网上冲浪、信息爆炸完全不同的“慢体验”。他们渴求的是暂时抛却生活的烦恼和压力,清除麻木的感官和疲惫的思绪,在一笔一划中重新寻找一个体会的机会,发现自己内在的激情。

小院抄经,年轻人在浮华时代里体验“修行”,享受中式小院氛围。小院会专门打造院内场景,让人们身处一个拥有竹影、金色屏风、禅意窗景等蕴含东方美学元素园林,甚至是草坪与鹅卵石铺就的小路,都能激活大众对于一方净土的期待。随着国潮的兴起,年轻人对于新中式文化不断探索。小院便聚焦消费者的需求,向着更强的情感属性、娱乐属性、共鸣属性等方面发展,让人们能够“沉浸式”地体验抄经,感受东方文化禅意审美,东方文化也在当代人们注重的颜值美学中熠熠生辉。小院通过美学的布置营造一个浑然一体的空间,其中所附带的门票收入、茶点素食打卡、打坐禅修体验活动等更是抓住了顾客的潜在消费需求。眼下,抄经小院的热度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不仅是成都的文殊院香园,在各大城市中也出现此类抄经小院及由此衍生的服务,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抄经小院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大众的价值选择,抄经小院背后所带来的文旅价值是值得我们用心思考的。对于年轻人来说,来小院抄经,追求的是一种疗愈和禅意的深度的体验;对于小院的经营来说,这是一种在新时代条件下让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好方式。当下想要真正使抄经小院的疗愈价值落到实处,就不能仅靠博得流量换取一时的热度。年轻人作为主要的受众群体,抄经小院更应该专注年轻消费群体,重视精神上的回馈,打造多元系列体验活动,赋予其更多情感价值。其次,抄经小院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载体,要找到精准的文化定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舒适的环境,贴合大众所追求“慢生活”的松弛感。经文朗朗,笔墨沙沙,只有让抄经小院有“厚度”又有“温度”,才能让其生生不息。

来源:红网

作者:汪月吟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4/60/132058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