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课间圈养”,畸形化教育何时能有所改变?

来源:红网 作者:王琳 编辑:张瑜 2023-10-28 17:03:37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3.jpg

□王琳 (山东大学)

近日,微博一条名为“中小学生连上厕所时间都快没了”的词条引发热议,并登顶热搜。词条内讲述了一名学生的日常生活。初中三年因老师的看管,课件必须保持静默,只有上厕所才可以离开座位。到了高中,虽然课间自由一些,却因为老师偶尔的拖堂,想上厕所也只好忍到下一个课间。

而这并不是个例。相信很多人对曾经风靡一时各大学校争相学习的衡水模式还有深刻印象,甚至部分学校还在继续模仿。精确到每分每秒的作息时间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制度、吃饭时拿着书本、跑操时人贴着人也都清一色拿着书本……每个人都如同被装了发条的机器人,严格按照程序规定行事。窒息又高压的氛围,痛苦又变态的教育模式,却被许多学校和家长极力推崇。不为他法,只因为衡水的升学率实在是居高不下,遥遥领先。而升学率正是畸形教育的根源。

前一段时间,我注意到了网络上一个话题“如果妈妈在你高考前夕告诉你她患了绝症时日不多了,你会……”。很多网友和我一样的首先会觉得,为什么要现在告诉我,我可是要高考了,这会影响我的成绩。可是至亲至爱人的生命,真的没有这一场考试重要吗?“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是许多老师学生奉为圭臬的“名言”。更有甚者学校里挂起了“生命可以重来,高考只有一次”的横幅。考试凌驾于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生命,这种荒谬想法的诞生甚至于是这种称得上缺德口号的宣传,又何尝不是畸形教育的产物?

教育,何为教育?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培育人才。但这里的人才却并不只是成绩优异的人。而畸形教育为何畸形,培育人才的学校仅以升学为目的,培养出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他们希望学生们在考试中一举夺魁,却并不在意学生们夺魁后除了读书什么都解决不了的生活以及与社会脱轨缺乏自我的意识,而这与百年前的八股取士又有何区别。课间圈养,抑制学生的天性与本性,而这在人道主义层面就很难行得通。就如同学生仅是为考试而生缺乏灵魂的人偶,被压榨的睡眠、被剥夺的兴趣爱好、被忽略的个性,可种种这些都不该是教育带给学生们的,就像学习也不该是教育强加给学生的,因而这是畸形。

我们似乎也在为改变做出尝试和努力,2021年的双减政策似乎让学生们叫苦不迭的生活有所改变,但更多却是停在表面并没有触及核心。多数中小学生们如今的生活是畸形教育的产物,是应试教育以及功利思想留下的沉疴旧疾。想要真正做到改变,恐怕还需要改变社会和公众的共识,打破人们对于高考的神化和妖魔化。在制度上也应该继续探索,真正做到培养多样化全方位的人才,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因个性制宜。

来源:红网

作者:王琳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4/62/132111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