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课间还给学生,“圈养”并非长久之计

来源:红网 作者:邹芸芸 编辑:张瑜 2023-10-28 19:24:24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3.jpg

□邹芸芸 (广西大学)

学生在课间时间活动受限的现象,早在2015年就引起热议,人民日报做过学校课间活动变“圈养”的现象的相关报道。时至今日,课间“圈养”仍未消失。近日,山西晋中一位老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甚至,有学校出现“高中生要带通行证才能进厕所”的规定。实际上,各种管制,苦了学生,也累了老师。(10月27日《南风窗》)

在一些中小学里,有学生反映课间自由被剥夺——下课后不能和同学玩笑打闹,不在座位上学习会被老师找去谈话,到操场打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同样不被允许。遇上老师拖堂或者提前进教室,下课了去厕所还是去打水都得来个二选一。报道发出后,#中小学生连厕所时间都快没了#词条重上热搜,引发网友讨论。有网友表示,记忆里上学时的课间很久很久,足够先去洗手间再去小卖部,还可以玩好久的沙包,跳好久的皮筋。现在学生的户外时间几乎没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近视、体弱、心理问题。

诚然,中小学设置“课间十分钟”的初衷是缓解学生的疲劳和压力,让身心得到放松,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节课。不少研究和数据都表明,在青少年成长发育期间,久坐、身体活动不足等易导致肥胖、视力下降、颈椎酸痛等问题。课间体验的缺失,不仅容易引发孩子的健康问题,还影响其心理健康。而今“脆皮大学生”的产生,在中小学时期就有迹可循。

2021年6月,由教育部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尽管如此,课间“圈养”现象在各地中小学仍有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担心如果不在课间加以管控,会存在安全隐患,加剧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然而,因怕负责任阻止学生活动,明显不合理。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提出,问题的真正解决仍需要厘清校园安全问题的“责任边界”,使老师们能够安心引导学生享受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学校管理部门应当对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给老师、同学经常去介绍一些自我防护和如何不要去伤及别人的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防控和意外伤害保险的相关政策。对于学生课间活动的保护,并非简单的让学生呆在教室内“一刀切”简单了事。

强调安静和纪律的课间,忽视了运动,违背人性,温室的鲜花开不长久。课间十分钟应由学生自行决定要做什么,或许并不能多写几道题,却能还给学生健康的身心和快乐的校园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邹芸芸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4/62/1321118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