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瑞姝(防灾科技学院)
这几天,上海市松江区上外云间小学的孩子们沉浸在探寻世界的好奇里。在学校第四届科技节上,谁的小脑瓜里迸发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越多,谁就能获得奖励。该校专门辟出一间“问题教室”,里面陈列着同学们用卫生纸内芯卷筒、奶茶杯、饮料瓶、旧报纸等材料制作成的喇叭形号角,上面写着他们好奇的问题。经过老师搜集汇总评议,全校共有600位同学获得“好问题奖”。(11月30日 青瞳视角)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每个人都会有问题和自己的思考,但不少人害怕提出问题,而“问题教室”的设立就为学生提出问题搭建了一个平台。也许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不够科学,回答的答案不够正确,但是重要的是敢于提问和敢于回答的勇气,以及能够将自己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表达出来的能力。
在如今“课间圈养”引发热议的教育背景下,“问题教室”的设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一种新的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创造力的途径。好奇心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创造的内在动力。好奇心往往能够促使人们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获得答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好奇心最强的时候,在本该蹦蹦跳跳和饱含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年纪却被限制在教室,被限制在课本知识的框架内,容易将他们的好奇心扼杀在摇篮中,打消他们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激情。
而“问题教室”的设立,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索好奇心和发挥想象力的时间与空间。在“问题教室”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追问问题、探索未知领域。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将会被充分激发,并且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和探索。
同时,在“问题教室”中,学生不仅仅是提出问题,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问题、追寻答案。在“问题教室”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思考的能力。学生们不再被束缚于固定的答案和思维模式,每一个问题背后都蕴含着无尽的思考和探索的可能性。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还成为了学生们的引导者和协作伙伴。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学校搭建类似于“问题教室”这样的平台成为一种必要且迫切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应该有一间能够允许他们“天马行空”、纵情想象的“问题教室”。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实施“问题教室”的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申瑞姝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