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此前已发文,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证进入校园。此外,北京建筑大学25日宣布正式启用明湖冰场,周末及寒假面向公众开放。(12月30日《人民日报》)
近些年来,高校是否向社会开放,一直是一个争论不断的话题。人们关于怎样开放、开放区域范围、开放的渠道和方式等相关系列话题的讨论不断深入。北大副教授“跨栏进校”的话题,再次将高校开放话题引入到公众视野中。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相关措施的不断探索完善,相关高校推出刷身份证可入校等措施,受到公众的普遍欢迎,也进一步敲开依法治校的又一扇门。
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教育学生的法律义务,也有教化社会风气的学界担当。近些年来,高校开放话题热度持续不减,就证明了社会对高校开放的现实需求之强烈。但是,保证高校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是高校正常运行和社会所期待的应有之义。高校主动探索开放系列措施,无疑是顺应社会需求。
高校对社会公众入校手续的简化,是高校与社会融合互动的现实进程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这一措施的推出,既简化了社会人员入校手续,满足了社会公众融入高校的需求,也有利于高校在社会中扮演传播良好学风的重要角色。当然,通过刷身份证入校等措施的推进,也能进一步塑造高校依法治校的良好社会形象。
身份证,作为法定的身份识别证件,已经早已广泛应用,在身份管理和使用上,应该没有任何困难。但是,一些高校并未以最简单、最低支出的方式借助身份证功能进行校园开发,既有身份证技术设备系统自身与高校管理系统未能彻底对接的发展限制,也有高校出于安全管理、过度依赖人脸识别等高技术的认知偏差与执拗。
高校推出的刷身份证入校,是进一步巩固了以法定证件进出高校的法治预期,是进一步维护身份证法定地位的又一主动实践,也更有利于摆脱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广泛有争议的措施,有利于保护公民、公众的隐私。同时,这也能使公众对高校更合法的管理入校社会人员,有了更强烈的期待,也使高校进出更便捷,有助于以更合法的手段夯实高校法治的基础。
在推出刷身份证进出高校后,高校仍需在校园开放上做好文章,既要做好规范化、严谨化的管理,真正以法治精神,在依法治校上进一步取得成效,又需要便利师生学习和生活,满足社会公众对高校开放的现实需求,真正发挥好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张立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