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涛 (山西财经大学)
2023年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朗·网络戾气整治”的专项整治行动。这次专项行动将打击与短视频、贴吧,直播等重点平台相关的网络风气的问题。其中包含“人肉搜索”“恶意评论”“开盒”等多种影响网络环境健康发展的不良行为。
本次整治行动,将以整治网络不文明用语,恶意评论,网络骂战等为重点整治对象。这些在互联网上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到了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各个公共社交平台时的正常使用,同时也造成了网络环境的污染,一股污染网络环境的不正之风借此蔓延到整个网络平台。面对这种情况,各个社交平台有必要集中整治,还给用户们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交流环境,由于观点不和,语气不好,恶意宣泄,话题带有争议性等原因,以带有不文明内涵的情绪化语言几乎在各个话题中都能见到。这种带有激烈冲突的言论,很容易引起更大的关注和讨论。形成舆论的中心。
网络社交平台最基本的目的是用来交流意见,充实生活,娱乐自身。和谐、文明是网络交流的重要准则。然而越来越多的低素质交流,粗鄙之语的泛滥使得网络社交平台的环境越来越恶臭,不仅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三观的健康成长。
在一些热点事件中,带有争议性的话题已然成了挑拨对立,甚至是网络暴力的工具,加重了社会戾气,让本该清朗的网络空间变得乌烟瘴气。这种带有激烈冲突的言论,很容易引起更大的关注和讨论。由于冲突带来的流量巨大,很多平台不仅不去制止封禁这些带有争议的话题,反而让其愈演愈烈,进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目前,面对关于某些具有争议的话题的情绪化争吵越来越严重,使用的语言、词句的表达也越来越离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健康,和谐的网络交流环境。在社交媒体、热搜机制等各种可见或不可见的力量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带有争议的话题被推送到大众的面前,从小群体小规模的争吵演变为有更多人参与争论的话题,在争论的过程中,带有不文明属性的评论被逐渐放大,进而影响了评论的性质。
在互联网时代,文明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尊重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应该成为一种网络共识。尤其是面对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热点话题,更不应该正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肆意的宣泄观点,在面对别人不同意见的看法时大肆抨击对方,以粗鄙的话语恶意中伤他人。而网络平台也应当将这类热搜中带有情绪化引导争议的话题遏制减少,避免扩大其影响力,防止青少年在浏览的过程中,受到网络不良风气的污染。
治理网络不文明现象,制止低俗的争论。这是对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负责,更是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负责,面对此类情况,各个网络平台绝对不能坐视不管,加强对平台评论、话题的审查机制,促进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而作为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者,每个网民都应当遵守相应的规则,共同创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雨涛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