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舆论应少制造高考高分焦虑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田德政 2024-06-27 14:59:58
时刻新闻
—分享—

□梁勇

2021年2月,教育部曾发布通知,要求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概念。

但教育部禁令似乎禁而难绝。一些中学变相发布高考升学率信息,炫耀高考业绩。一些媒体热衷参与炒作高分考生。6月27日,笔者在各网络热搜榜,看到了众多热炒的高分话题。如,“全班49人48个高考过600分”“女孩考726分轰动全小区邻居放烟花”“女儿高考688分 妈妈豪横奖励18万”“神仙同桌一个696分一个703分”“浙江高考600分近5.4万人”等等。

考生能考出高分,浸透了考生努力以及学校和家庭精心培育的心血,值得肯定和祝福。但热衷炒作高分,容易制造高分焦虑,助长不良导向。

高分考生毕竟是少数。像浙江今年600分以上考生尽管有5.4万人,但相比39.6万的考生群体,只占了13%;湖南今年考生72.7万人,600分以上者只有16000多人,占比2.2%,更是凤毛麟角。

炒作高分考生,无疑会对高考不理想的考生带来压力。因为这在传达一种错误的导向,就是将高分等同于未来的成功和幸福。给人的感觉是,考生考不到高分意味着失败,甚至可能被打上不努力、不勤奋、不聪明等负面标签。

炒作高分考生,还可能会将焦虑传递到义务教育阶段。一些学校炒作自己高分考生率、名校上线率,让人觉得中考考不上好高中,高考可能难以考上好大学。所以,不少孩子在初中阶段,就承受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与国家减轻课业负担的政策要求背道而驰。

谁都知道,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而言,高考分数的高低不是决定其人生成功的砝码。摆在考生面前的成功道路有无数条。虽然能以高分被名校录取固然可喜,但这并不值得过分炫耀。高考分数不高,填报志愿一样有很大的挑选余地。即便录到高职院校,学到赖以谋生的技能,同样可以成功。不少参与国之重器研制的大国工匠都毕业于技校或高职院校。比如毕业于技校的航天科工某厂特级技师叶辉,他手搓的钽片,精度达到5纳米级别,只有特殊仪器才能检测;毕业于江麓技工学校的某兵器企业的高级铣工唐银波,让坦克核心部位的加工精度达到了0.01毫米。这些学历与毕业学校都不起眼的大国工匠们,如今都自信地与名校毕业生们同台竞技,展现出耀眼的风采。

因此,在报道高考时,应避免过度渲染高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焦虑。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也应理性看待各种高分新闻,避免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同时,我们更要鼓励孩子们发展多元能力,争取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跑出人生精彩的加速度。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0/61/140402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