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紫成 (广西大学)
双肩背着小女孩,踩着泰山的登山梯,步伐矫健……近日,一段某高校大学生“背娃爬泰山”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拍摄者表示,该大学生是自己雇的陪爬者,负责带孩子登顶泰山。据了解,“背娃陪爬泰山”视频主角小付,是山东济南某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名在校大学生,这次爬泰山是他在网络平台发布陪爬业务帖子后接的第一单。(6月26日《工人日报》)
登山的意义在于挑战自我,符合当下年轻人的个性追求,体验“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也是不少爬山爱好者的初衷。相比其他旅游方式,登山更考验游客的毅力和决心,但行李繁重、体力不支等问题却让不少人止步不前,望“山”兴叹。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陪爬服务”的出现,优化了登山者的爬山体验。“陪爬”是指陪伴他人进行爬山活动,能为客户提供路线向导、安全保障、帮忙负重等服务。一般而言,陪爬者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体能充沛、掌握登山技巧,熟悉登山线路等。多一个经验丰富的登山旅伴,意味着多一份安全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孤独感。“陪爬”服务让不想负重攀登的游客得到身体解放,轻装上阵,更容易实现登顶目标。
“陪爬”虽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陪爬”服务通常以个体之间的自发联系为主,通过社交媒体或论坛等渠道发布消息,寻找有意愿买单的客户。这种基于网络社交平台开展的交易,具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有网友曾在付了定金后被爽约,花钱雇的登山旅伴“玩失踪”。同时,陪爬者是否具有专业技能、能否确保服务质量、如何避免安全隐患、出现纠纷怎么解决等都是游客在下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陪爬”服务要想轻装上阵,实现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契约和监管的约束。有法律人士指出,目前的陪爬服务推广多以网络社交平台“发帖+应帖”的方式进行,由于缺乏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协议,仅依靠口头承诺、君子协定,无法让雇主和陪伴者之间建立雇佣法律关系,一旦涉及侵权或者纠纷,既难以划清责任,消费者也难以维权。因此,雇主与陪爬者都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在双方建立雇佣关系之前,双方都要下功夫多方了解彼此。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纠纷,雇佣双方不妨事先签订书面合同,清楚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到有据可依,为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契约保障。
此外,“陪爬”服务作为一种新兴业务,想要推而广之必须进一步规范。针对陪爬者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契约协议等,旅游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等多方协同合作,可以出台相关的制度和设定市场准入门槛进行约束,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时下,在网络社交平台输入“陪爬”一词,可以看到大量的相关信息,有的是网友购买陪爬服务后的经验分享,有的是陪爬者发布的服务广告。可以预计,随着大众对“陪爬”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陪爬”服务的市场空间会进一步扩大。但千万不要忘记,唯有契约和监管的双重“陪爬”,买卖双方才能真正“轻装上阵”。
来源:红网
作者:谭紫成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