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拜托,别再炒作“高考钉子户”了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田德政 2024-06-08 17:25:00
时刻新闻
—分享—

□徐林生

2024年高考正在进行,第28次参加高考的梁实再次引发媒体关注。6月7日上午语文科考试结束,梁实走出四川成都金牛区一处考场后,面对媒体记者采访,满脸苦笑道:“语文年年都不难,年年都没得高分”。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

梁实出生于1967年,四川眉山人,执着于考上四川大学。自1983年起,梁实参加过27次高考,均以失败告终。去年高考总分424分,距离二本线34分,远低于一本线。每年败北后,梁实总会安慰自己不再考了,但报考时间一到,他又认为应该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为何对高考有如此深的执念?梁实已记不清有多少人问过他这个问题。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体面、光鲜,是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考上大学是解决就业的最佳途径。如今,他想通过高考证明自己的价值,并非人们说的“考着玩”。网友称其为“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国第一铁脑壳”“中华第一考王”“高考历史总得分王”。

可与梁实“媲美”的是广西防城港的唐尚珺。今年36岁唐尚珺,已参加15次高考。与梁实高考成绩没上分数线不同,过去十多年,唐尚珺多次达到一本、二本分数线,曾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但均被他放弃,一次次选择复读,因为其“小目标”只有一个——考上清华大学。今年唐尚珺第16次走进考场,是复读次数最多的“高考钉子户”。

多年来,这两位“高考钉子户”动向一直是媒体关注热点,相关话题像四季轮回一样,每年高考季总会如约而至。今年高考还在进行,梁实已刷了几波存在感,频频登上平台热搜榜,一时风光无两。

从政策看,“高考钉子户”并不违反国家规定,年纪再大也有权参加高考;从社会看,包容度越来越高的多元社会,容得下“高考钉子户”;就考生而言,执着追求“高大上”目标,纯属个人自由。

问题在于,“高考钉子户”社会“观感”越来越差,已是不争事实,质疑之声日益增多。如:批评其浪费高考资源,不利青年人才培养;被怀疑动机不纯,是“为了奖金而复读”;疑似利用媒体刷存在感,欲罢不能,上演“高考秀”;被指性格过于偏执、错失就业良机,毫无效仿价值;容易引发亲人间矛盾,不利家庭和谐;挤占公共舆论空间,浪费媒体资源……

上述质疑不无道理,要求降低对“高考钉子户”关注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媒体不再关注、跟进报道,梁实们还有多大动力走进考场?多元文化社会,人人都可追求“诗和远方”,但直面现实、接受平凡者并非懦夫,而执迷不悟、一条道走到黑的人算不上真勇士,再长的跋涉也有抵达终点之时。

因此,从有助于用好高校资源、引导考生理性选择高考目标,以及媒体新闻报道价值、重点和舆论导向分析,社会有必要“纠偏”,降低对“高考钉子户”关注度。别再年复一年炒作“高考钉子户”了!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0/90/139853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