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太原火车站壁画事件:对待艺术需有包容之心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彤菲 编辑:田德政 2024-06-06 19:48:01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王彤菲 (青岛大学)

一幅在山西太原火车站候车厅内有着30年历史的壁画,日前突然成为了热榜话题。近日,一名女子在网上吐槽,太原火车站候车厅壁画上面的“仙女”们衣不蔽体,十分不雅。该吐槽引发不少争议。对此,太原火车站回应称,该作品创作于30年前,源自山西晋祠难老泉的一个美丽传说,意在展示和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

本质上,这次公众舆论的产生,根本原因是艺术表达方式和公众接受度之间的平衡受到挑战。

太原火车站的壁画采用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一方面贴合题目《飞天壁画》的主题,飞天本身便是造型多样并且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复合体,裸体飞天便是飞天种类中的一种;另一方面,山西作为云冈石窟的所在地,其省会太原运用飞天形式表现晋祠公园难老泉的传说,可以具象化地表现山西的文化特色。将“飞天”简单定义为“衣不蔽体”,不仅是对文化没有深入了解的一种表现,也是对艺术的狭隘的看法。《飞天壁画》中“飞天”本身具有多元文化内涵,现代壁画运用“飞天”是中西文化碰撞、时代差异下多方面的融合,我们在看待时需以更包容的目光,才能深入理解这种艺术表达背后的深层含义。

公共空间采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宣传文化,本质上是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做努力,这是文化自信下艺术的创新表现,有许多公共空间早已进行过尝试。1988年由秦征先生带领绘制的天津站穹顶壁画《精卫填海》,根据西斯廷教堂穹顶画样式绘制中国传统故事,画中7个背生双翼的裸女围着头顶彩虹、迎风翱翔的精卫,劈开云团、驾风驱雨,表现生于黄河故道、海河下游的天津人民勇于抗争、不断奋斗的精神,向着改革开放的光明前进;首都机场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是由袁运生先生绘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壁画创作作品,大胆画入三个正沐浴的女人,反映和表现傣族人对自由、幸福和未来生活追求和向往,还未展出便引起了社会争议,但邓小平评价道:“这没什么好争议的,艺术表现很正常。”并支持壁画的顺利展出。

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各种文化都既保持着自身特色,又汇集在中华文化之中。艺术创作本身便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在蕴含着历史文化的传承的同时,又囊括了与其他艺术文化的切磋互鉴,最终才有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艺术的文艺之花。故而,我们不应简单看到艺术创作中有裸露的地方就简单定义为“不雅”,需以更包容的目光看待艺术。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彤菲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0/98/139793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