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美学科语文:独属于中国人的乡土情怀和文学浪漫

来源:红网 作者:张启阳 编辑:张瑜 2024-02-29 17:40:20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张启阳 (四川传媒学院)

近日,不少社交媒体平台掀起了一场关于语文课本的讨论和创作热潮,话题更是登上抖音热搜。有网友表示,如果不是着急赶路,语文应该是最美的学科;还有视频创作者另辟蹊径,将自己拍摄的大好河山画面与语文课本标题相结合,表达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热爱。

这门伴随着我们长大的学科,在2024年开春,重新唤起了社交媒体用户沉睡已久的乡土情怀与文学浪漫。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学科价值和学科魅力,更反映出语文所带给学生的延迟影响,以及文化自信的提升。

印象里,从鲁迅《少年闰土》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到朱自清《匆匆》里的深刻发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话语“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再到宗璞《紫藤萝瀑布》里对人生的感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语文课本通过荟萃优美的文学语言,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体验时代变迁,更品味人生真理。12年的学习生涯中,中国人用语文课本,走遍山川湖海,记录大国小民。

语文课本的魅力,并不在于读到文字的当下就迸发出强烈的感想。而是为今后人生的无数精彩瞬间,构建了浪漫的美学思想,使美好的画面、美丽的风景得以在人的眼中变得美丽;为贫瘠的心灵和平凡的精神世界,灌注甘甜的泉水,使人生意义与人生目标得以清晰呈现。语文的意义,是在长途跋涉之后,无数次午夜梦回,突然潸然泪下,发觉自己突然有了对那些经典课文的全新理解。于是,名家大师的文字就在中国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为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参天大树”。

表达对语文的喜爱,伴随的常常还有学生生涯的遗憾,对语文学科学习的遗憾。这种遗憾就源自于语文学科对人的延迟影响。初读的时候,听着老师对课文的讲解,由于人生阅历的不足,不能领会其中含义,只能通过固定答案机械地接收作者传递出价值理念和深刻内涵,并不能产生自己的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人生经历让每一篇课文有了全新而丰富的解答。从此,正确答案不再只有一个,答案只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指导人生路线的“明灯”。精神的获得感反哺对文学的需求,最终产生了我们现有的遗憾和怀念。令人高兴的是,今天人们终于开始对语文热爱的表达,映证了中国教育的长远意义和非凡智慧,意味着语文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出色地完成了教育的闭环。

毕业多年的青年、中年,亦或是正在学习的少年,发现语文的魅力,不仅仅是一次中式浪漫的发掘,本质上还是乡土情怀的外化。人们表达的不仅仅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更是根植已久、逐渐壮大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世界需要中国文学,表达需要汉字。探索世界的旅途中,文字带给人的力量往往更加深邃稳重。请带着语文的智慧和哲理,让阅读和思考,常伴余生。

来源:红网

作者:张启阳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63/135843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