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虐猫考生被拒引关注,舆论监督的红线究竟困住了谁?

来源:红网 作者:丁超逸 编辑:张瑜 2024-04-10 21:48:32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丁超逸 (复旦大学)

据央广网报道,4月8日晚,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官网正式公布了202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拟录取名单。社交平台热议的虐猫考生并不在拟录取名单中。连日来,部分自媒体和网民对此事件展开激烈争执。应当指出的是,人才选拔、道德评判必须坚守“红线思维”,任何越线的行为都不可饶恕,任何想要试探红线的言行都不能被社会容许。

需要明确的是,“红线思维”中的红线,是底线和硬道理。此前,该考生在报考南京大学时,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但公示“复试不合格”,未被录取。更早些时,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反映,此人曾在宿舍录制视频虐猫。南京市公安局表示,曾对该学生及家人进行约谈,本人写下悔过书。在这一事件中,一切后续事件的出发点,都在于该考生本人曾虐待动物。故意以残酷的手段或者方式给动物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或者以残酷的手段或者方式杀害动物,这样的行为不可饶恕,应当被全社会抵制。

该考生作为一名成年人,做出了这样的行为,就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做任何事之前,应当考虑是非对错、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因此,无论是警方约谈、招生被拒,还是来自周围和网络的评判,亦或是对本人来说更严重的后果,都是这一行为导致的,属于咎由自取。

守住红线思维,守住的是公平与正义。在部分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里,有个别网民给出了相反意见。“因为同样的原因,做出二次处罚,并不合理。”“对于犯错的年轻人,应该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这些观点打破了红线,不能被接受。既然犯了错,就要承担后果,不能因为后果之大而找理由、找借口,试图蒙混过关。犯错的是自己,他人没有必要替你承担后果或者说情。如果有人决定网开一面,那只是一种选择,但并非一种必须。

有评论提出质疑:“一名学生的不良言行,对思想品德考核的影响,有无时限?时限是多长?代价究竟该多大,是今后考研都不能被录取吗?这需要站在法律角度考量。”“如此没完没了,可能不符合法治原则。”这些观点,显然混淆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该考生的虐猫行为所带来的招生被拒,这一结果并不需要一场合不合法的辩论。高校招生的标准和评判是思想品德,这属于道德评判,而不是法律评判。可以确定的是,该考生的虐待动物行为已被地方公安定性。这就表明,越线的行为是错的。那么,做错了就是错了,这是无法争辩的事实。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规范,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道德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需要通过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不是全部,并不能代替道德。道德评价的过程,贯穿一个人的始终,并非只是备考的一年、上学的数年。品学兼优,品字为先。多年来,研究生招生考试特别是复试过程中,专门设立思想品德考核环节,就是为了更全面地对考生进行考察,做到慧眼识才,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培养真正的好苗子。

守住“红线思维”的基本逻辑,在高校、在社会早已被普遍认可和应用,是进行择优选拔和道德评价时的重要策略。评优评奖时,吃过处分的学生会被“一票否决”;一项任务出了问题,负责人必须担责;况且从小到大,思想品德在我国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项全面而综合的教书育人工作。守住红线,就是守住社会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底线,是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明辨是非、积极向上的重要支柱。

近期,一些诡异言论在互联网空间混淆视听,试图模糊甚至践踏红线。有评论称,“舆论可以围观,但这些讨论干涉了学校的自主招生权。”身处现代社会,说话做事要谨言慎行,谁主张谁举证。如果不能证明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受到了媒体或网民的干涉,那就不应该发出类似的观点。

这样的言论,不仅丢弃了红线,更可能干扰网民的基本权利。将舆情视为“洪水猛兽”,患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舆情焦虑症”,希望堵住人们的嘴,认为媒体和网民的监督在干扰高校招生,实属不必。对于任何自律克己的学生来说,一点都不可怕。青年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那些心里有坏种子的人,才会惧怕舆情、惧怕监督。试想,如果没有舆论监督,没有网民的爆料,有多少事实会被埋没在汪洋大海中,有多少真相会变得更难以抵达。

因此,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核查事实、接近真相,在网络舆论分化的情境中重建和扩大共识,在技术迭代发展的过程中坚守原则和底线,就需要专业媒体和职业新闻工作者带来权威报道,并鼓励广大网民参与监督,促进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

坚守“红线思维”,是一种底线和基本,是一种态度和追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心中自有一杆秤。舆论监督的红线,不会困住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不会困住广大人民群众,而只会困住那些犯错的人,和企图为犯错者开脱的人。

来源:红网

作者:丁超逸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54/137184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