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5名学生联名举报导师:相比于事后惩处更需提前预防

来源:红网 作者:袁潇雨 编辑:张瑜 2024-04-12 15:43:54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袁潇雨 (重庆大学)

4月9日晚,“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联合举报导师 ”一事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北京邮电大学15位研究生称导师郑某存在强迫学生加班,无视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干苦力等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4月10日,北京邮电大学发布情况通报,决定取消郑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并为郑某指导的所有学生调换导师。

实际上,学生联名举报导师的事例并非个例。今年1月,华中农大的11名学生联名举报导师学术不端就曾点燃舆论;“中山二院”实验室多名学生患癌后被导师踢出群聊也让众人感到惋惜。每次类似事件的发生,都为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的维系敲响了警钟。相比于导师违规违纪被曝光后进行的事后惩处,更需要的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前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应该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困惑,引导其向善向美。但从北邮学生们举报的内容可以看出,该导师经常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威胁,差遣他们做许多无用且耗时的杂事,更让学生帮助其女儿作弊……诸如此类的行为,不仅有违道德,更是违反了准则纪律,理应受到严惩。15名学生敢于实名举报的勇气无疑值得称赞,但导师对他们学业和身心造成的伤害已无法弥补。次次“亡羊补牢”,恐怕“难以治本”。

其实,导师的师德师风,本不应该靠学生举报来约束,这不是最佳选择,也不应是唯一选择。如何维护“象牙塔”纯粹的科研环境,提前对师德问题进行管控?此非一方之责,还需多方共治。

一方面,作为导师,虽然有权指导学生,但要明确指导的“边界”,不得“自由过度”。导师要端正自身的行为,保持清醒的认知。意识到学生跟随导师,是为了做学术研究,寻求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不是做呼来喝去的“跟班”,被随意差遣。若导师对学生少一些高高在上的俯视感,多一些平等耐心的亲切感,相信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将从愿景变为现实。

另一方面,作为学生,每个人也需明白,尊师重道是应有之礼,但这并不等同不加分辨的“事事听从”,倘若导师的要求和行为超出合理规定的范围,逾越了教育的红线,那么学生也应该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向学校相关部门反馈,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以免对自身造成更大的伤害。

最后,学校应将“立师德、树师风”的理念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导师行为进行明确的奖惩,还需日常定期对导师进行师德教育和培训,畅通师生问题的反馈渠道,不偏袒、不遮掩,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筑牢起师生教学求知的“安全墙”。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只有把握好师德师风建设这一关,让师生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才能培育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还学校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保障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来源:红网

作者:袁潇雨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56/137258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