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逃出大英博物馆》开文物展?“灵感”非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理由

来源:红网 作者:张烁 编辑:颜新武 2024-04-07 21:19:08
时刻新闻
—分享—

5854c583e13447c093971312f27a4306.png

□张烁(山西大学)

4月6日,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主创之一@夏天妹妹噢 在社交媒体发布声明称,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在多个城市进行售票展出,但该团队并未对外进行任何商业授权。该展涉嫌未经授权使用短剧的台词和内容进行商业盈利,这一行为引起了原创团队的强烈反对,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逃出大英博物馆》是一部以一盏玉壶出逃大英博物馆寻家为主题的短剧,自发布以来反响热烈。该剧本以其原创性和吸引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不少其他领域博主也以此为灵感,“跟风”拍摄文物拟人仿妆、原创剧本等。这些作品抓住《逃出大英博物馆》热度话题的风口,用自己的才华和对中华文化最深沉的爱,拍摄出具有深刻价值的文艺作品,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流落在外文物的关注度。他们不为追逐流量,而是将流量用于文化传播的有益之处,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自信最深处。主创团队一直坚持公益创作的原则,对于作品内容的商业化持谨慎态度。

然而,有些个体或机构却试图趁机蹭热度,未经授权便开办了以盈利为目的的《逃出大英博物馆》文物展。据悉,该展览在南京、武汉、广州、杭州等地均有售票活动,其宣传资料和策展中使用了短剧的部分台词和元素,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原创内容的剽窃和对公众的误导。我国《著作权法》中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作为凝结了主创团队思想的原创作品,具有独创性,且符合《著作权法》中规定的作品定义。

据该展策展方后期回应,2023年1月便有了想法,6月中旬进行场地确认,9月看完了短剧,12月正式布展完工。《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内容,即策展方在此处提到的灵感并不受法律保护,而策展方在看完原创短剧后才完成布展,即使形式不同,但据短剧主创人@煎饼果仔发布的声明中可以看到,该展文字介绍板块出现盗用台词现象,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不言而喻。而且,据游客评价,满怀期待前往参观时,只能看到粗制滥造的“复刻文物”和东拼西凑出的剧情台词,败兴而归。这不仅是对原创团队知识产权的侵犯,更是在欺骗消费者。

在当前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的背景下,保护知识产权尤为重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在激励创新,避免模仿成本极低的“劣币”驱逐创作成本高的“良币”。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多创作者有动力、有激情开辟新领域,将灵感付诸实践,有助于繁荣我国文化市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的体现。通过复刻、光影效果合成的商业展览,既载不动公众的期待,也经不住道德和法律的审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文化产业者无论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个人兴趣,使用他人作品都应该遵循法律规定,尊重原创者的劳动成果。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作品进行商业活动,不仅侵害了原创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这种行为还会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消费者应该提高警惕,不要被一些打着爱国幌子的展览所蒙蔽。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支持正版、合法的文化产品,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打击侵权行为,让文化产业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留下了数不清的文物、说不完的历史、用不完的创意,文化产业者只要用心用情,遵法循理,定能创作出凝结自己心血和华夏优秀文明的产品,成为广泛传播的“中国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张烁

编辑:颜新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99/137089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