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悦 柴淇文(西安石油大学)
当地时间12月7日,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2019年4月15日,一场大火使其受损严重,经过五年的修缮工作,这座法国标志性建筑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重生,并于12月8日正式对全世界公众开放。
五年的时光沉淀,并未让烈火带来的痕迹就此消失,而是在修复后,为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老建筑注入了不息的生命力,带来了崭新且更为震撼的希望。
在数字化技术与跨学科合作的加持下,巴黎圣母院成功借助科技织梦,使其重获新生。从激光扫描生成的“数字档案”到3D动态建筑信息模型,修复团队利用可视化软件与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了一个“虚拟孪生”的圣母院,为修复工作提供了高精度的依据。
正所谓“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五年里,来自150个国家的34万人慷慨解囊,共筹集了8.46亿欧元资金。而受邀参与巴黎圣母院“重生”的两千多名工匠与专家中,汇集了来自建筑、工程、历史与艺术领域的各行精英,确保了修复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这座由整个“地球村”伸出援手共同重建的古老建筑,不仅是各国人民团结协作的智慧结晶,更是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过程中,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悉,中国是第一个与法国就修复巴黎圣母院达成政府间协议的国家。早在2019年,中法两国便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展开合作。而在2024年5月,中法两国达成协议,将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研究。这一举动不仅在两国建交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在我国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巴黎圣母院的重新开放,使得世界文化遗产因传承而更加精彩,人类文明因合作而更加绚丽。当这座象征人类历史的艺术瑰宝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再次向全世界讲述过往的风光与故事时,烈火的痕迹已凝结成崭新的希望,在巴黎的塞纳河畔熠熠生辉,绽放出生生不息的光芒。
来源:红网
作者:栾悦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