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沂均(重庆大学)
近日,一则关于福建泉州惠安县蔡先生为注销亡父名下宽带及电话号码,在电信营业厅奔波四趟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蔡先生携带了户口本及派出所开具的户口注销证明,却仍被要求提供额外的亲属关系证明,这一要求令人匪夷所思,也再次将“奇葩证明”现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12月6日 南方周末)
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公共服务机构在处理业务时的僵化与低效,更折射出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本该便捷高效的服务流程,为何屡屡被不合理的证明要求所阻碍?这不仅仅是蔡先生个人的遭遇,更是众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陷入的“迷局”。
信息交流壁垒导致的效率底下是最基本的原因。蔡先生的事件中,令人费解的是,明明户口本上已经加盖了注销印章,证明了老人的去世和户口的注销,但电信营业厅却仍然要求提供额外的亲属关系证明。这无疑是部门之间信息壁垒的体现。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共享本应成为常态,但现实却是,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流通不畅,导致民众在办事过程中不得不四处奔波,提供重复的证明文件。这种低效的办事方式,不仅浪费了民众的时间和精力,也损害了公共服务的形象和效率。
除了信息壁垒外,服务意识缺失也是导致“奇葩证明”现象的重要原因。在蔡先生的事件中,电信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对户口本这一法定证件的忽视和质疑,不仅是对公安机关工作的不尊重,更是对用户情感需求的漠视。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但在一些公共服务机构中,却往往缺乏这种服务意识。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只关注流程和规定,而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感受,这无疑加剧了矛盾,也降低了服务的满意度。
“奇葩证明”现象的屡禁不止,与监管不力的现状密不可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不合理的证明要求得以滋生和蔓延。即使民众对此表示不满和抗议,也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回应和解决。这种监管的缺失,不仅纵容了乱象的滋生,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权益。
蔡先生为注销亡父名下宽带跑四趟的事件,不仅是一起个案,更是“奇葩证明”现象的一个缩影。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唯有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加强监管力度,对不合理的证明要求进行整治和问责。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让民众在办事过程中少跑腿、少费心、少受罪,破除难证明的“迷局”。同时,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共同推动公共服务向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韦沂均
编辑:文宇苗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