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1岁娃要整容,别把“手术刀”变成“利益刀”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吴海刚 2025-07-17 20:39:54
时刻新闻
—分享—

□郭元鹏

正值暑假,不少医美整形机构迎来整容热潮。医生介绍,近年来整容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以前是准大学生想趁暑假“悄悄变美”,现在越来越多的准高中生也加入整容行列,前来咨询的求美者最小只有11岁。医生强调,青少年在身体发育未完成前,最好不要接受整容手术。但影响生理功能的面部缺陷如倒睫、唇腭裂、小耳畸形等,应尽早手术。(7月17日 《现代快报》)

暑假来临,医美整形机构又迎来一波热潮,而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整容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从准大学生扩展到准高中生,甚至有11岁的孩子加入咨询行列。这种现象背后,既有青少年对“美”的懵懂追求,更有医美机构为逐利而放下底线的推波助澜,值得警惕。

青少年整容的风险早已被医学明确警示。18岁以下未成年人面部骨骼、肌肉和软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此时进行隆鼻、割开式双眼皮等创伤性手术,可能直接影响正常发育——鼻骨会因假体压迫停止生长,面部比例可能因骨骼变化出现失调,甚至需要成年后再做修复手术。注射类项目同样隐患重重,瘦脸针可能导致咬肌发育异常,脂肪填充、玻尿酸注射也可能引发不可预估的副作用。唯有病理性生理功能的缺陷,才需要尽早手术干预,这是医学划定的清晰红线。

然而,一些不正规医美机构却对红线视若无睹。他们打着“早做早变美”“恢复更自然”的旗号,刻意淡化风险,甚至帮助未成年人篡改病历、伪造年龄,逃避家长监护。这种为了盈利而将未成年人推向手术台的行为,早已背离了医疗的本质,把本应守护健康的“手术刀”,变成了收割利益的“利益刀”。更有甚者,通过“抗衰要趁早”等话术,将热玛吉、水光针等项目包装成“日常护理”,诱导青少年过早接触医美,一步步消解他们对身体发育的耐心,放大“容貌焦虑”。

“容貌焦虑”的低龄化,本质上是社会审美单一化与商业营销合谋的结果。当“白瘦幼”“高鼻梁”“大眼睛”成为衡量美的标准,当社交媒体上的“完美形象”被过度放大,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而医美机构恰恰利用这种心理,将“变美”与“自信”“成功”简单捆绑,让孩子们误以为整容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忽略了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才是成长的核心。

遏制青少年整容低龄化,需要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医美机构的查处力度,对诱导未成年人整容、伪造信息等行为从严处罚,斩断利益链条;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审美教育,引导他们理解“美”的多元性,接纳身体的自然成长,建立不依附于外貌的自信;而医美行业更应坚守伦理底线,主动拒绝为未成年人开展非必要整容项目,莫让逐利之心毁掉孩子的成长轨迹。

成长有其规律,美丽亦有其时。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最该拿起的是书本,最该关注的是成长,而不是过早躺在手术台上。别让“利益刀”划伤青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然的时光里,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对于家长而言需要明白这个道理,即便孩子的模样不是“自己预期的美”,也需要等等“女大十八变”之后再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51/151356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