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动车非法改装成产业,商家岂能知法犯法?

来源:红网 作者:赵贵 编辑:刘经纶 2025-07-13 18:06:00
时刻新闻
—分享—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赵贵(重庆师范大学)

近日,央视新闻发布了一则报道——《新规下仍敢飙80km/h?记者暗访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一条街》,其事件引发争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继续沿用了2018年提出的电动自行车设计速度,最高25km/h的规定。看似新规在即,但电动车非法改装俨然成了产业链,街头巷尾,那些“跑得比汽车还快”的电动车却越来越常见。

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电动车+控制器”“电动车+电机”,会出现大量相关推广链接和直播销售渠道。其背后体现的是从电池厂商私下提供超标电芯,到经销商公然拆解原厂配件,再到维修店提供“提速解码”服务,每个环节都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疯狂掘金。而这一切的起点,则是品牌方对经销商的监管形同虚设,以及销售方为了钞票把国家标准抛到脑后。

不少电动车企业嘴上喊着“严禁改装”,实际却对经销商的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品牌方对经销商的监管,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有家品牌的区域经理私下说漏嘴:“只要能完成销量指标,经销商爱咋改咋改,我们季度考核只看回款。”这种“销量至上”的考核逻辑,让监管制度彻底沦为摆设。

更有甚者,某些品牌会暗中给经销商“支招”。比如把合规电池和超标电池打包发货,让经销商自己根据客户需求 “灵活搭配”。这种看似撇清关系的操作,实则是给非法改装开了绿灯,就像家长明知孩子在偷偷打游戏,却故意把路由器密码贴在显眼处。

销售方的“知法犯法”则更露骨。记者顺着线索发现,不少门店集中在广西南宁市铁唐巷和中华路嘉禾市场。上午11点,多家门店都有电动自行车在改装。“提速”几乎成了市场销售公开的卖点。顾客刚问“这车最快能跑多快”,老板就会神秘兮兮地拉开抽屉,掏出个巴掌大的解码器:“原厂限速25公里,我给你刷个程序,跑60没问题,电池也能换成60安的,多加500块。” 当被问及是否符合国标时,老板往往嗤之以鼻:“大家都这么干,查起来最多罚点钱,比起多赚的,这点风险算啥?”在利益面前,《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里“最高车速不超过 25km/h”“电池电压不超过48V”的强制标准,在他们眼中也成了可有可无之物。

这种产业链的存在,早已不是简单的“违规”,而是在拿生命开玩笑。去年夏天,某地一辆改装电动车在充电时爆炸,整栋居民楼的阳台都被烧得焦黑;还有骑手骑着超速电动车闯红灯,撞上转弯的货车,连人带车飞出三米远。这些血淋淋的事故背后,是品牌方的监管缺位,是销售方的利欲熏心,更是整个行业对规则的集体漠视。

要根治这一乱象,不能只靠偶尔的突击检查。品牌方得把“合规”纳入经销商考核的硬指标,发现违规就取消授权,别再让销量成为遮羞布;监管部门要顺着产业链“顺藤摸瓜”,既要查销售终端,更要揪出背后提供超标配件的厂商,让整个利益链无处遁形;而消费者也该明白,那些跑得飞快的改装车,看似省时省力,实则是在车座底下装了个定时炸弹。

电动车本是便民的出行工具,不该沦为少数人牟取暴利的“凶器”。当品牌方守住监管底线,销售方放下侥幸心理,监管部门织密法网,才能让这条疯狂的非法产业链彻底断裂,让街头的每一辆电动车都跑得安心、行得合规。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赵贵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57/151228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