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玩具爆火,我们真的需要“电子朋友”吗?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高 编辑:吴海刚 2025-07-21 15:59:16
时刻新闻
—分享—

□王志高

据上观新闻,近日,TOYCITY发布首款AI陪伴玩偶“小耙AI”,结合潮玩IP与人工智能技术,瞄准现代人的情感需求。数据显示,全球AI陪伴机器人市场正以惊人速度扩张,预计2030年突破1500亿美元。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当玩具变成“电子朋友”,究竟是科技的温度,还是人际关系的降温?

AI玩具的崛起,本质上是现代社会情感缺口的投射。快节奏生活、社交疏离、独居群体扩大,让“孤独经济”持续发酵。从会聊天的毛绒玩具到能记忆喜好的机器人,技术似乎在填补人际交往的空白。但值得警惕的是,当“拟人化交互”成为卖点,我们是否正在用技术妥协而非解决根本问题?企业宣称“比朋友更耐心”的背后,实则是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摩擦成本转移到了标准化产品上。这种“无菌社交”或许能缓解一时孤独,却可能进一步削弱真实社交的意愿与能力。

从产业角度看,“潮玩+AI”的组合无疑是聪明的商业创新。传统潮玩依赖IP形象和收藏价值,而AI技术赋予了IP动态生命力,通过持续交互增强用户黏性,甚至创造订阅制等长期收益模式。但风口之下,行业亟需避免重蹈“元宇宙泡沫”的覆辙。目前,多数AI玩具仍停留在基础对话、表情反馈层面,若无法突破“鹦鹉学舌”的瓶颈,用户新鲜感消退后,恐将面临大量闲置风险。更需追问的是:当儿童习惯于与AI玩具“单向倾诉”,会否影响其情感认知发展?这些伦理隐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技术的终极意义应是“助人而非替代人”。AI玩具的潜力或许不在替代真实陪伴,而在于成为人际关系的“桥梁”。例如,设计促进亲子共玩的交互功能,或帮助社交障碍者练习沟通;企业可探索“AI玩具+社区”模式,将线上互动转化为线下社群联结。监管层面也需加快制定儿童数据隐私保护标准,防止情感技术被滥用。

AI玩具的爆发映照出这个时代的矛盾:我们既渴望亲密,又畏惧付出;既抱怨孤独,又逃避真实。科技能提供缓解症状的“止痛药”,但治愈孤独的良方,终究藏在人与人之间那些不完美却鲜活的碰撞里。或许有一天,最成功的AI玩具会是那个能主动对用户说“去和真实的朋友喝杯咖啡吧”的产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高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5/1514285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