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湖南大学)
近几年,“主理人”这个称呼火了。许多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扎堆进军咖啡馆、服装买手店、独立书店、手工烘焙坊等颇具“品位属性”的行业,弃用“老板 ”的称呼,给自己加上了“主理人”的头衔。
然而,伴随着“主理人”概念在青年创业者中走红,质疑声与嘲讽声也日渐壮大起来。许多网友吐槽这些“主理人”的店铺往往规矩多、态度差,还会对新老顾客区别对待。也因如此,网友们对“主理人”这个称呼也越看越不顺眼,纷纷玩梗嘲讽。
在我看来,“主理人”被群嘲,其实被嘲的不是这个名号,而是背后的职业理念。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主理人”们选择的这些行业有多高大上,店铺的装修有多精美,其开门做生意的服务本质并没有改变。但“主理人”们似乎忽略了这一点,认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态度超出了普通商业行为,仿佛做生意不过是悠游岁月的手段,躺着也能把钱赚了。也正是在这种职业理念的支撑下,“主理人”们往往疏忽了服务的细节,反而对顾客多了要求。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之前很火的一个话题,大学生的“孔乙己的长衫”。今天的“主理人”称呼,或许就是青年创业者的"长衫"。成长于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年轻人,习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状态,过分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他们既想享受创业的自由,又放不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既要赚钱养活自己,又不愿承认自己是个世俗的生意人。
“主理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年轻人对个人价值和生活理想的统一的追求。但是真正的主体性并不应该建立在虚幻的优越感之上。一个健康的职业观,应该既包含对理想的追求,也包含对现实的尊重。
当代青年需要的,是在务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意味着既要有追求品质生活的勇气,也要有面对生活真相的坦诚;既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要脚踏实地地经营当下;既要有个性化的表达,更要避免陷入虚荣的泥淖。
或许,当青年创业者不再纠结于各种概念,而是专注于手头的事业时,“主理人”这个词就不会再成为争议的焦点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张鑫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