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人一次性拔牙12颗身亡,谁在把手术台当流水线?

来源:红网 作者:欧文凤 编辑:吴海刚 2025-07-31 21:02:22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欧文凤(湖南科技学院)

近日,一名77岁的老人在哈尔滨道里区优诺群力口腔门诊部,进行牙齿种植手术,一次性拔牙12颗并种牙6颗。离开医院后,老人出现恶心、呕吐、吐血等症状,经抢救无效身亡。7月31日,刘女士告诉记者,“当时我父亲还在吃抗凝药,也告诉医生了,对方也没让停药。”同日,哈尔滨道里区卫生健康局表示,涉事医生已停诊,涉事门诊已停业,事件正在调查中。(7月31日 封面新闻)

一次性拔除12颗牙并同期种植6颗,对任何患者而言都属高风险操作,而对于一位77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来说,这无异于在悬崖边缘进行一场没有防护的行走。医学的本质是“因人施治”,而非“批量处理”。如此激进的手术方案,不仅无视患者个体的身体承受能力与手术安全边界,更暴露出个别医疗机构将医疗行为异化为对“效率”的病态追求。

在“图快贪多”的医疗流水线上,风险评估和责任伦理被系统性地架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五枚心脏支架——这些高危因素本该构筑起一道道严密防线。然而,在“追求效率赶工期”的轰鸣声中,防线无声坍塌。人们有理由追问:诊所是否对老人身体做过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评估?是否清晰告知家属此种“套餐式”手术对高危患者的毁灭性风险?当医生挥动器械,他们眼中看到的究竟是亟待解除病痛的生命,还是亟待完成的“工作量”?两名涉事医生停诊仅是开始,背后驱动“压缩流程”的力量——是专业蒙尘,还是业绩指标压垮了医疗良知?这需要卫健部门穿透表层,掘出根源。

悲剧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个别医疗机构灵魂深处的锈蚀——当医疗滑落为商业流水线,生命便成了可计价的耗材。敬畏之心,本是医疗行为的基石。它意味着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认知,意味着对技术边界的清醒审慎,更意味着在效率诱惑面前坚守“患者利益至上”的铁律。对于高风险群体,这份敬畏尤其需要化为安全评估与保守方案。然而,当手术刀追逐着“拔牙种牙套餐”的KPI狂飙突进,敬畏便被碾碎在效率齿轮之下。

“追求效率赶工期”的医疗逻辑不破,今日的悲剧便可能成为他人明日的宿命。唯有让冰冷的效率至上原则在生命尊严面前彻底退场,让敬畏重回医疗行为的核心,才能避免手术台沦为下一个生命的终点站。医疗的真正价值,永远深植于对每一个独特生命的悉心守护之中。当手术台不是流水线,生命才能免于成为下一个被“赶工”牺牲的零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欧文凤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75/151714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