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必用“KPI”去丈量50万的环球骑行

来源:红网 作者:毛盈涵 编辑:汪敏星 2025-07-01 20:59:47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毛盈涵(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四川成都一对夫妇耗资50万元,用500多天时间,带着5岁的儿子骑行环游41国,引发了网友热议。面对“反焦虑还是瞎折腾”的疑问,父亲的回应朴实无华:儿子的英语进步为零,但一家人平平安安,拥有这段共同的经历就足够了。(7月1日四川观察)

在这个凡事讲求投入产出比的时代,这份淡然的回答,恰恰是对外界质疑最有力的回应。与其用功利主义的尺子去反复度量,不如承认:有些成长的价值,本就无法量化;家庭的选择,也无需向外人寻求意义。

当一些网友追问“50万能报多少个培训班”“孩子太小记不住,有什么用”时,背后其实潜藏着一种僵化的“KPI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习惯将一切行为都视为投资,期待每一笔投入都能迅速兑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比如英语词汇量的增长、一项新技能的掌握,或是一张漂亮的履历。然而,家庭生活与亲子成长,并非冷冰冰的商业项目。如果连陪伴孩子探索世界,都要先在心里打一遍算盘、计算“性价比”,那么生活本身也就失去了温度。父亲坦言“英语进步为零”,正是在主动跳出这套评价体系——他看重的不是技能点增加了多少,而是“健康是最大的收获”,是全家平安归来的庆幸。这种看似“没用”的收获,恰恰是千金难买的幸福。

这场环球骑行,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无法在教室里复制的“人生课”。教育的本质,远不止于知识的灌输,更在于品格的塑造与眼界的拓宽。当孩子在沙漠里扎营、在南极看企鹅,甚至面对雨林里巨蚁的叮咬时,他所收获的,是适应陌生环境的勇气、直面困难的韧性,以及与父母并肩作战的亲密无间。这些经历如同一颗颗种子,或许不会马上发芽,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悄然影响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即便他日后忘记了某座城市的具体样貌,那种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与家人共度的温暖时光,早已内化为他生命底色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耗资50万、历时一年多的环球旅行,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难以实现的。这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充足的时间,以及敢于“出走”的魄力。因此,赞赏这一家人的选择,并非鼓励所有人都去效仿这种略带“奢侈”的教育方式。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启发我们思考:在略显焦虑的育儿赛道之外,人生是否还有别的可能性?当社会普遍为孩子的“起跑线”而焦虑时,这个家庭用行动证明:跑道并非只有一条,终点也远不止一个。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反焦虑”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注脚——其核心不在于骑行本身,而在于敢于选择并忠于内心。

说到底,生活的意义,从来不是由别人来定义的。这场骑行究竟值不值,只有亲身经历的一家三口最有发言权。作为旁观者,与其隔着屏幕追问意义,不如多一些尊重与理解。毕竟,在一个丰富多元的社会里,我们需要的不是用同一把标尺去衡量所有人的生活,而是乐见每一个家庭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和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幸福故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毛盈涵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83/150915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