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羿桦(长沙理工大学)
央视财经近日曝光了电商平台“零差评”背后隐匿的灰色产业链。记者在小红书、闲鱼等平台上搜索“刷单”“控评”“水军”等关键词,各大平台均出现了明确的提醒和警告。然而,当记者在小红书上输入“S蛋”“鱼塘”等替代暗语时,却搜索出来了不少隐晦的内容。这些网络水军机构通过某些特定的暗号,在网上大量招募水军、发布刷单接单的帖子。
电商平台的评论区原本是为消费者而设,旨在为消费者购物提供真实参考。消费者在线下购买可以亲自试用,选到自己心仪的商品。线上购物虽然更加便捷,但充满试错风险,精致包装的营销视频在第一眼就给人错觉,而评论区真实的商品图片和购买者的真实使用体验,才能为消费者建立对商品的初步认知,让消费者抛开美颜滤镜,看见真实的商品。
好评吸引顾客争相购买,而差评无疑是对商家产品的一种负面宣传。网友购买商品的欲望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商品的外观和内在功能与消费者自身需求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论区用户的真实反馈。差评往往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即便商品在购买后可以退货,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成本太高,顾客就不愿对此买单。
而近年来,电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企图抹去差评的存在。如果差评太多,就成批次购买“水军”发布虚假好评;而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更有甚者利用暗语来规避网络平台对于“刷单”“水军”等词条的监管。部分商家在处理差评时,已经形成“标准化”作业,并且将其经营得“风生水起”。水军重点服务有差评的商品,通过刷好评、删除差评或伪造“危机公关”来蒙蔽消费者。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伪造评论的行为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危害了行业秩序,造成了不正当的市场竞争。
如今,消费者在购物时反而更加看重差评,包装过度的“零差评”评论区已经失去了消费者的信赖。人无完人,物品也是如此。有瑕疵的产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商家本末倒置,将经营“好评”作为自身主营业务,而放弃提高产品品质。业界口碑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想要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获得更是不可取的。只有脚踏实地,对顾客诚心以待,提升服务意识,才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
商家将功夫用在好评上是用错了力气。商家应将精力花费在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上,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差评自然就能减少。而消费者的差评实则是建议,些许差评其实无伤大雅,反而能指明商家未来的改进方向,增加企业的发展动力。网络上的虚假评论行为也当休矣,无论是好评还是恶评,电商平台都应加强技术监管,自动监测潜在的“水军”行为,并依法采取严厉的打压措施。消费者身在其中,往往容易当局者迷,需提高分辨能力,识破好评假象,切忌陷入“好评陷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羿桦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