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后现“医美”热潮,警惕外貌焦虑与审美功利化

来源:红网 作者:戴沛雯 编辑:吴海刚 2025-07-05 16:05:28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戴沛雯(云南财经大学)

近几年,每年高考后都会出现一阵“医美”热潮,“双眼皮手术爆单”“打瘦脸针要抢号”……不少高中毕业生趁暑假做医美,准备“改头换面”迎接大学生活。部分家长甚至将“改头换面”当作犒赏孩子的“高考奖励”,鼓励其踏进医美之门。(7月5日 央视新闻)

在“外貌投资”的迷思中,不少家长笃信:一张被修饰过的脸庞,是孩子未来社交与求职的“通行证”。这种逻辑本身,却折射出一种值得警惕的功利化价值取向——将“美”简单异化为可换取现实利益的工具,而忽视了其关乎心灵和个性的本质。当审美被如此粗暴地兑换为升学、就业的筹码,个体价值便悄然沦为“颜值”的附庸。这种将“美”工具化的思维模式,模糊了内在成长与外在修饰的界限,无形中矮化了美育的深层意义。

更令人担忧的是,参与这场“颜值竞赛”的,是一群生理与心理皆未成熟的高中毕业生。他们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心理也处于成长阶段,极易受到外界审美标准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追求外貌改变,不仅可能带来认知偏差,还潜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医学美容并非无害的“魔法”。即便是所谓的“微创整形”,也存在诸多隐患。例如激光治疗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玻尿酸填充不当可能引发血管栓塞,严重者甚至可能致盲或诱发脑梗;肉毒素注射若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面部僵硬、表情失控等问题。而一些年轻人为了节省费用或图方便,选择在不具备医疗资质的机构进行注射,其后果更是难以预料。

此外,过度依赖外貌改变,容易催生“容貌焦虑”的恶性循环。一旦开始通过医美来获得自信,个体可能会陷入“不断调整—持续不满”的怪圈。

面对汹涌的“颜值经济”浪潮,我们亟需一场审美观念的拨乱反正。很多人倡导的“健康自然审美”并非空谈,而是未成年人心智发展的护城河。教育者与家长当携手引导孩子理解——真正的力量源于学识、品格与独特个性,而非千篇一律的精致面庞。内在光芒所及之处,才是个体价值不可替代的真正高地。

当社会不再以单一标准丈量青春,当年轻人能自信于未经雕琢的本真,美才可能回归其自由多元的本质。高考是人生新章的开始,而非外貌的竞技场——重塑健康的审美教育,为年青一代解开外貌焦虑的枷锁,让他们在自我认同的坦途上轻装前行,才是社会应许给青春的真正馈赠。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戴沛雯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97/151025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