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铁演讲叩问职场:试用期的权益枷锁如何打破?

来源:红网 作者:黄顺彩 编辑:吴海刚 2025-07-05 20:15:08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黄顺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近日,一段“杭州地铁22岁小哥崩溃演讲”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强烈关注。视频中,小哥情绪激动,讲述自己大学刚毕业入职保安岗位,却在当天被辞退且工资拖欠的遭遇。他振臂高呼“哪怕干一天,也要讨回180元”,这句朴素的诉求,不仅是个人尊严的捍卫宣言,更撕开了职场权益保障的现实伤疤。视频背后折射的是无数劳动者在试用期被侵权、薪资被克扣的心酸缩影,暴露出当前职场普遍存在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难的困境。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是企业与劳动者双向考察的法定阶段,旨在公平验证双方适配性,绝非企业用以规避用工责任、无偿或低成本榨取劳动力的“白用期”。小哥入职某小区保安,工作8小时却被以“不合适”为由突然辞退,且公司拒绝支付约定薪资、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法律明确规定,试用期内无故克扣工资、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关系均属违法行为。显而易见,该公司的行径不仅违背基本契约精神,更已构成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严重损害。

企业损害员工权益的乱象,绝非孤例。2025年6月11日温州凯奇集团重庆办事处裁员,协商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就以“能力不足以适应该岗位” 辞退程先生……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职场隐痛何时休?现实中,部分企业深谙求职者“急于就业,怯于维权”的心理,尤其是面对社会经验不足的应届毕业生,常以不签合同、拖欠薪资、无故辞退等手段压榨劳动力价值,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小哥在地铁上的演讲,不仅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更是对职场乱象的公开控诉和对尊严的捍卫。他的呐喊是无数打工人憋在心里的委屈、心酸,是对职场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望。当生存压力与职场不公双重袭来,年轻人被迫在妥协与反抗之间艰难抉择。为何许多人即便遭遇不公依然选择沉默呢?

漫长的法律程序、高昂的维权成本,让人望而却步。尽管小哥维权成功引发关注,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劳动者仍面临维权难的困境,难以有效维护自身的权益。另外,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下,许多人即便遭遇不公,也因害怕失去不易的工作机会而默默咽下委屈。就业市场的“寒潮”与维权通道的“梗阻”形成尖锐矛盾,如同交织的枷锁,正严重制约劳动者的职业发展与权益保障,这一社会痛点不应被忽视。

解决就业与维权的双重困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管齐下,协同发力。一方面,就业与维权问题的责任主体涉及政府、企业与劳动者多方。各方资源调配能力、执行力度差异较大,而就业市场中企业违规用工、劳动者维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呈现隐蔽性、跨区域特征,客观上增加了解决难度。因此,政府部门应强化统筹协调,将保障端口前置,完善就业扶持政策与劳动法规细则,建立跨区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与劳动维权协作机制,对频繁变更用工地址、社保缴纳异常的企业加强动态监测;通过行业协会、社区平台,定期对企业开展合规用工培训,对劳动者普及劳动权益知识,明确告知企业违法用工的法律后果与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从源头上减少侵权行为发生。

另一方面,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严厉治理。各地应建立劳动监察联合执法队伍,重点查处拖欠工资、无正当理由辞退等典型侵权行为,对涉及金额巨大、涉及劳动者众多、存在恶意逃避责任的企业,联合司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同时,简化劳动仲裁与司法诉讼流程,设立农民工、应届生等重点群体维权绿色通道,形成“发现-查处-追责”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切实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秩序与劳动者合法权益。

22岁保安小哥在地铁的呐喊,不仅是对180元工资的执着追讨,更是对职场公平底线的叩问。当“试用期”成“白用期”,当契约精神被肆意践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委屈,更是劳动权益体系的裂痕。唯有让每一个“试用期”都经得起法律的审视和道德的检验,才能让职场真正成为梦想启航的港湾,而非权益沉没的暗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黄顺彩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97/1510291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