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旭妮(长沙理工大学)
近期,“苏星颜”系列视频以虚假人设卖惨牟利,在网络上掀起舆论热潮。其视频多以外卖骑手自居,或哭诉深夜送外卖时的无奈,或感慨“一个差评一天白干”等悲惨经历,由此吸引了大批粉丝。随着热度渐长,他开始诱导网友添加个人账号购买短视频课程。经核查,网民“苏星颜”真实身份为杨某,声泪俱下的心酸史不过是为收割流量编写的剧本而已,所谓的骑手身份,只是短短体验了3天,累计完成10单。8月15日,“苏星颜”系列账号被全网封禁,他本人也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短视频平台竞争激烈,“情感”“共情”是快速传播的关键,为了追逐流量像“苏星颜”这样造假的案例不少,类似这种利用网友同情心做账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苏星颜”们通过虚假人设引起网友对其同情心理以及对相似生活体验的共鸣,于是对着镜头诉说悲惨成为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本该是一场博主与网友之间的互相救赎,但这种“卖惨营销”,实际上却在消费网友的同情。长此以往,不仅会“标签化”弱势群体,加深社会对其刻板印象,导致其在就业、社交等广泛场景中遭遇更隐蔽的歧视。再者,当“卖惨”成为标签,被多次稀释过后的公众同情心容易患上“狼来了”效应,反而让那些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失去关注。
从“苏星颜”引导网友购买短视频课程得以窥见这类账号的运作模式:通过虚假人设卖惨引流,重复卖惨进一步吸粉,有一定粉丝量后开启直播带货或向私域引流以此实现商业变现,这类虚假卖惨产业链的畸形发展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套路”。曾经引得无数人怜悯的“凉山孟阳”,通过打造贫苦大山女孩虚假人设,编造辍学照顾弟妹等卖惨故事吸粉,并于粉丝量破10万后直播带货,非法牟利超1000万元。2024年3月其相关虚假摆拍引流行为受到法律惩处,案件由公安部网安局通报披露。
针对这类卖惨起家的账号,平台作为内容把控的第一道关卡,需要更加完善算法推荐机制,加大对情绪化、煽动性内容的关键词核查,同时加强账号认证和人工复核,对妄图死灰复燃的各类“卖惨”小号进行冻结和封禁处理,提高账号违规成本。平台之外,公众自身也需提升媒介素养,提高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在情绪上头时保持冷静,以免被真假错乱的叙事所裹挟。
短视频作为展现个体的窗口,能够给人传递真实生活、传达真挚情感,但当虚假渗透进本该真实的空间,久而久之不仅会让用户对短视频内容失去信任,更会让那些真正想用镜头纪录生活、传递温暖的创作者,在流量洪流中难以被看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丁旭妮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