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近日,87岁高龄的中国当代书画大家范曾的相关传闻引发关注。其女儿范晓蕙在个人微博发布声明,称父亲被其妻子徐萌带离住所后失联,住所被贴封条,库房珍品被搬走,部分老员工被辞退,且徐萌曾威胁员工不得外泄消息。8月17日,北京昌平警方表示,辖区派出所表示并未接到范曾家人的报案。
范晓蕙在声明中表达“为父亲健康与安危而焦急”,并用“惊讶地听到”描述徐萌“搬运父亲早年库存大量书画作品、古玩收藏”“将家父五十年珍藏书画、古董打包装箱分批分拨运走”的情况。同时,声明强调“不希望父亲离家一事被网络热炒”。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面对父亲失联、家中财物被搬走,范晓蕙为何选择网上发声明而不是马上报警?因为按常理,最能保障老人人身安全和权益的优先行动,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法律途径的调查与保护。可声明中却丝毫未见依法维权的意向,与其表达的“焦急”之情形成反差。
一方面声明“不希望被网络热炒”,另一方面又主动在网络平台发布声明,客观上为舆情推波助澜。本该是寻求司法机关介入的事件,却率先诉诸于舆论场。声明中反复提及父亲健康安危,却又尤为关注并详细描述了书画古董被“分批分拨运走”的情形。这些行为上的矛盾,难免让人质疑其声明的首要关切点是否真正聚焦于父亲的安全与健康。
范晓蕙为何不报警或寻求法律途径维护父亲安全与权益呢?声明中所述“强行带离老人”“关闭监控转移藏品”“威胁员工”等情节,若经查证属实,已涉嫌非法拘禁、盗窃、胁迫等刑事犯罪。范晓蕙选择将本应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和定性的事件,却以单方声明的方式公之于众,试图将潜在的法律问题转化为舆论场的道德评判,其目的何在?
是事件性质并未如声明所述那般严重紧迫,无需警方介入?还是事件存在声明未能呈现的诸如家庭内部协商、财产或监护权争议等其他复杂面向?亦或是报警本身存在某种顾虑?即便如此,在老人失联且存在强迫嫌疑的情况下,报警仍应是保障其安全最直接有效的首要选择。
目前,范晓蕙声明所描绘的,仍是范氏家族内部恩怨纠葛。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复杂家事的是非对错,公众因身处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位置,仅凭一方声明,难以做出公允判断。不寻求司法解决试图借助舆论,反而可能使局面复杂化。因此,范晓蕙主动将公众难以理清的家务事置于舆论场中心,与其声明中“不想让网络热炒”的初衷显然背道而驰。
让舆论参与复杂的家庭事务,是对公众的注意力的浪费。公众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当公众情绪被某个家庭内部的复杂恩怨持续占据,那些真正关乎公共利益、亟待社会关切的公共议题空间就会被挤压。
再者,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范晓蕙将如此敏感的家庭纠纷公开化,对年事已高的范曾的名誉甚至健康,无疑会产生负面影响。范晓蕙的声明发布后,网络舆论中已出现对范曾的不敬之词,这正是声明引发的次生效应。
诚然,范晓蕙完全有权利就公众对其父亲状况的关注进行回应或澄清,发布声明本身并无不可。问题在于声明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本可用“已经关注到网上对于父亲失联的传闻,此属于家事,会寻求合适合法的途径解决,谢谢大家关注”等简洁、克制、聚焦于解决途径的表述,既回应了关切,也符合其“不希望被网络热炒”的初衷。然而,当前这份声明详尽描述了诸多极易引发争议的细节,客观上必然将事件推向舆论漩涡中心。显然,声明可以发,但不该是这样发。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